“吆!”14日早晨7点,南通市狼山风景区北麓响起一阵吆喝,吆喝声里,10多头骡子排成一队,稳步穿行在密林中。每头骡子身上都背着两个箩筐,筐里装满了黄砂和石子。
“狼山修山,这些骡子立了大功!”狼山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负责人马成阳告诉记者,受特大暴雨影响,狼山多处发生地质灾害,游客安全受到威胁,金沧江墓等文物单位也面临滑坡危险,迫切需要进行山体修复,彻底清除隐患。
怎么把建材运上山?这成了最大难题。狼山古树名木众多,山体全被绿色覆盖,以机械化方式运材料,必然要开山修路、砍伐树木。狼山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吕建华说:“修山不能毁山。为了不砍一棵树,我们几经权衡,选择了速度最慢、最原始的办法。”
18头骡子从千里之外的广西来到南通后,组成一支“挑山骡运输队”。跟着骡队,记者发现上山的路非常难走,几乎都是泥土路,最窄处只有约60厘米。记者徒手步行,还累得气喘吁吁,而骡子的平均负重达300斤。
记者注意到,骡子背上的箩筐装满,自己就会往山上走,走在最前面的一听吆喝,就立刻停下等大部队,只需一个人就能赶一支骡队上山。“它们每天要运八九趟。”马成阳告诉记者,骡子怕热,一般早上4点出工,半个小时运一趟,工作4个半小时就回棚休息了。
8点45分,狼山逐渐热闹起来,阳光穿过树荫洒落地面,一群群游客带着笑声进山游览。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山后一支骡队刚刚结束繁重的劳作,正大口嚼着草料。
本报记者 徐 超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