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3年实践 打造幸福社区的南京“建邺样本”
2018-08-14 10:15: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建邺区地处南京市主城西南部,是南京市中心城区之一,区域面积82.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7万人,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设有51个社区居委会,5个社区筹备组。如今,在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建设方面,提到南京,不少人言必称建邺。大量建邺居民也因此感受到了这项工作带来的幸福感。

  样本1

  推行“三委一中心”社区新体制,为民服务“中心制”

  【案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人们对社区工作的一种形象描述。在传统社区管理体制下,社区往往疲于应付上级交代的各种行政事务,服务居民的精力被分散。

  “以前什么章都找社区盖,上面什么文件、事项都让社区落实,社区十多人都显得不够用啊。”沙洲街道中城社区党委书记孙连娟无奈地说。

  针对社区负担重的现实,该区在全省率先剥离街道层面的经济职能,全面收回社区行政事务办理职能。社区层面取消25项任务、48类评比、42个机构、72项台账,整合20个社区网络平台。明明白白的“服务清单”使社区权责边界得以厘清。政府部门要派任务给社区,必须在“服务清单”里找项目;经费不能到位,社区则有权拒绝。

  “职责边界厘清后,社区有权拒绝‘非清单’事务。减负的同时,我们有了更多时间深入小区,了解居民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孙连娟开心地说。

  【做法】3年来,建邺区在街道、社区职能转变和体制机制改革上可谓大刀阔斧。实现了街道去经济化、社区去行政化、网格去中心化的新时代社会治理改革。

  在社区减负的过程中,由于职能的改变,街道和社区的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社区机构变成“三委一中心”(即社区党委、居委会、综治委,社区事务服务中心),形成了党委统揽全局、居委会回归自治、综治委牵头治理、社区事务服务中心专注服务的现代社区运行机制。建邺“三委一中心”社区改革在2016年获得南京市社会建设优秀案例奖的基础上,去年8月再次获得典型案例奖。同年9月,被民政部列为国家级“民政智库社会调查点”。

  样本2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为民服务“专业化”

  【案例】在兴隆街道残疾人之家,学员们每天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上午做手工,中午有午餐和午休时间,下午是娱乐活动,包括歌舞训练、读写训练等。

  兴隆街道残疾人之家也是个助残类社会组织。在总统府景区、中山陵“汇爱坊”广受游客喜欢的红楼梦明信片,主要是由该社会组织的25名智障、精神障碍学员包装完成的。经常受邀参加“爱在金陵”文艺演出,在市区已小有名气的“天使之翼”艺术团,成员也来自这里。

  【做法】目前,建邺区共有社会组织736家,社区社会组织达到每万人16个。这些社会组织活跃于社区的各个角落,与市民生活、城市发展、社会建设等众多领域密切联系。

  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该区始终把大力培育社会组织作为现代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当务之急来抓。比如在登记注册上,简化登记程序,放宽登记条件,缩短登记时限。在政策扶持上,陆续出台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等方面文件,在场地使用、资金扶持、设施配备等方面对社会组织给予支持。在平台搭建上,在全区所有街道实现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全覆盖,引进枢纽型社会组织承接中心日常运作。创新年检方式、简化年检手续、实施分类年检、提高年检效率。扎实推进社会组织评估,对所有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全部纳入评估范畴,2016年社会组织评估率达66.8%,位居全市首位。

  与此同时,建邺区还打破条线管理,改变社工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对所有社区及网格员实行绩效考核,增设了绩效工资。其中社工薪酬的40%为绩效工资,七成为季度绩效,三成为年度绩效。由街道委托第三方测评,根据测评分数,评出社工季度等级;年底在此基础上,再评出相应年度等级,体现“多劳多得”。

  样本3

  引导居民当家做主,为民服务“零距离”

  【案例】 近日,家住建邺区莫愁湖街道文体社区康福村、利民村小区10个楼道单元的上百户居民,陆续领取了社区奖励的每户一袋10斤装大米。因为他们所在单元获评2017年第四季度“楼道之星”。

  评选“楼道之星”是怎么回事?文体社区党委书记吕欢告诉记者,该社区有5个居民小区,住宅楼89栋,243个单元,均为上世纪80年代老旧小区。这些小区无物业,楼道杂物堆积,墙上、地面脏乱,环境卫生有待提高。但是,采用新小区那种收取物业费、再雇保洁人员打扫的做法,在这里很难行得通。为此,该社区利用“为民服务资金”,在全市率先尝试“楼道卫生自我管理”。

  所谓“楼道卫生自我管理”,就是以一个个小区单元为单位,居民自己划分责任区,共同参与楼道卫生管理。比如每户自备清洁工具,将每一户本楼层至下一层楼梯区域作为自家清洁区域,每次清扫结束后在专门的公示牌上签名。社区则据各家完成的质量,每月考核评选“楼道之星”。

  “打扫自家楼道的卫生,还有奖品拿,真好!”今年73岁的邓秀贞老人开心地说。

  【做法】文体社区作为典型的老旧小区,通过“楼道卫生自我管理”,在引导居民当家做主上做了有益尝试。这样的努力,在建邺各社区不断上演。

  自实验区创建以来,建邺区居民自治能力快速提高。该区深入开展了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完善机制、社会参与等手段,深入细致梳理和积极回应民意诉求,推进社区回归自治服务,增强社区居民自治水平。总结推广一批社区工作法、社区精神、社区协商、社区公约、“小巷总理”承诺等创新做法。

  样本4

  推行网格化治理服务,为民服务“全覆盖”

  【案例】建邺区香山路社区的群租户曾让其他居民很头疼——这个社区里有30多户群租户。其中,不大的一户里甚至住20多个人,很多人每天很晚甚至深更半夜才回来,不仅声音扰民,还会从楼上往下扔垃圾,房屋也脏乱不堪,社区工作者找了房东和群租户的单位,但都收效甚微。

  “一家亲巾帼平安志愿者服务队”接手这个任务后,通过热心的交流得知,这些群租户平时工作很辛苦,回到屋里累得就想睡觉,房间内随处可见吃剩的方便面、面包和随手乱扔的衣服。

  为此,这些志愿者带来了抹布、扫帚等,上门打扫起卫生,这让群租户们非常感动,小区群租扰民矛盾得到化解。后来,社区、社会组织通过网格化,对辖区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逐一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做法】目前,建邺区全面推行网格化治理服务,按照“一张网、五统一”的总布局,全面构建全时空布局、全要素汇集、全方位保障、全过程覆盖的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一张网”。

  在“实验区”创建中,建邺区整合了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启动了社区信息化平台整合升级,分别研发了社区门户网站、“建邺社区”微信公众号、“我掌上网格”“我志愿银行”“我社区”等系统,打造居民群众喜爱的社区味道、社区营地。将社区服务对象的基础信息,统一纳入市智慧社区综合应用数据库。

  样本5

  试点国际社区,为民服务“便捷化”

  【案例】非遗体验、茶艺、中华国学、美食、戏剧表演、篆刻……在青奥社区麦秋外籍人士服务中心,类似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士参与。

  自试点国际社区以来,这里当地居民与外籍人士交流活动频繁,如在亲子活动方面开展了夜游大报恩寺、欢度春节等活动;通过学习书法、南京白局及茶艺等活动,增强外籍人士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兴趣与感知,让更多的外籍人士尽快融入到社区生活中。

  目前,建邺区双闸街道青奥社区(筹)建设初具雏形。

  【做法】在国际社区建设方面,青奥社区依托公安部门,在河西青奥国际人才中心设立了全省首家进入社区、具有签证权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南京市公安局建邺分局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这个中心主要为居住在建邺区的境外人员在受理签证申请、申报临时住宿登记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

  试点中,青奥社区(筹)还在小区公共活动场所实行“双语”牌指导;社区橱窗宣传中让多国语言、多国文化共存;培养优质专业人才,有多名会用外语交流的社工。该社区还借助青奥博物馆这一载体,有效利用社区配套用房等公共空间,结合青奥元素与社区特色,打造升级青奥社区文化交流中心,让其成为多元文化共存、交融、发展的文化交流平台。

标签:社区;服务;建邺;社会;组织;居民;建邺区;中心;样本;街道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