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村居信访下降80%!涟水“小微权力”戴上了“紧箍咒”
2018-08-12 13:15:00  来源:交汇点  
1
听新闻

  交汇点讯 “收入先进‘三资账’,支出必有原始票;报销超过五百元,‘两委’研究再进行;如遇违规通不过,敬请不要有怨言……”在涟水县陈师镇尹荡村,村党总支书记尹明太将《涟水县村居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办法》编成的“顺口溜”,简单易记,受到村民们的欢迎。今年1-7月份,涟水县村居干部违规用权被责任追究的人次同比去年降幅超过75.2%。

涟水县纪委领导带队检查村居权力制约监督制度执行情况。

  “群众身边的‘蝇贪’,看似‘疥癣之疾’,最终啃食的是党的执政基础。”涟水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张超说,必须把村居“小微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从严治“蝇贪”,问责零容忍。该县紧紧扭住村居干部这一主体,向村居违规用权“亮剑”,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村居“小微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

  数据显示,反映村居干部信访件中,多数涉及“小微权力”事项,被举报对象90%为村居“三大员”: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涉及扶贫、低保、环境整治等领域。

  村居用权随意,信访多发,追其根源,就是村干部事项决策不民主、用权不公开、监督不到位。为此,涟水县由县纪委牵头,组织农工办、民政、扶贫等部门联合“会诊”, 按照系统化、流程化、精细化的要求,梳理出五大类20项村居“小微权力”清单,明确运行流程和廉政风险点,编印成“口袋书”,基层干部人手一册。“‘口袋书’就是‘红线图’,什么事能办、怎么办,里面讲得很清楚。”尹明太说道。

  对症下药,还需良方。涟水紧扣“民主决策、流程公开、过程留痕”这一原则,要求村居权力事项的决策、办理过程不仅要上墙公示,“阳光”公开,还要造册建档,做到全程留痕、可追溯。“在过去,办事看结果,过程凭良心,你说省钱了,村民要是不信,一点法子都没有。”成集镇油坊村党总支书记韩自清对此深有感触。

  交叉互查,是涟水县创新监督机制,为解决“灯下黑”而打出的“组合拳”。该县在组织县纪委常委对乡镇分片包干、认领“责任田”的同时,定期组织乡镇纪委书记、县直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滚动式交叉检查,将村居权力制约监督工作作为乡镇、县直相关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乡镇、职能部门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并与村居干部评先评优和经济收入挂钩。数据显示,去年以来,该县纪委常委班子分片督查的80多个村居,有45个被查出问题;目前已开展部门、乡镇交叉互查6次。

  “村环境整治方面的费用支出不经过村集体研究,也不公示就进行了,真没想到,这么低级的错误他们也会犯。”说话的是灰墩办事处副主任、万圩村分片领导张连超。事发后,张连超也因负有监管责任被县纪委监委打了“板子”。

  被“打板子”的还有红窑镇农经站长刘忠成。县纪委对村居权力组织开展交叉互查,发现红窑镇颜下庄村存在小型工程建设未公示等问题,负有监管责任的农经站长刘忠成被“请”到县纪委接受提醒谈话。

  “实践证明只有在督查常态化基础上,推行‘一案双查’‘责任倒查’,才能倒逼干部既扫‘门前雪’,又管‘瓦上霜’。”该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徐锋说。

  统计显示,2017年以前,涟水县基层“五长”专项整治中,占全县党员干部总数不足5%的村居干部,涉及信访案件的人数却占全县62%,案件总量占全县46%,而自村居“小微权力”监督机制实施以来,该县涉及村居权力方面信访降幅达80%。

  交汇点记者 丁亚鹏

  通讯员 王文斌 邵国威

标签:
责编:马燕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