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一场感冒诱发暴发性心肌炎,差点要了徐州年轻妈妈姗姗(化名)的命。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紧急驰援、全力抢救,经过20多天的日夜奋战,加上运用了在国内率先应用的人工心脏+心室辅助联合技术,最终将患者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一场感冒,不幸诱发暴发性心肌炎
来自徐州的姗姗是位年轻妈妈,今年30岁,有一个3岁多的儿子。7月3日,姗姗受凉后发烧,由于当时已经早孕40多天,所以还是有些担心,便立即在家人陪同下去当地县城医院。姗姗感觉胸口隐隐作痛,当时医生建议做了心电图,但结果并未显示异常。医生开了感冒药、退烧药,让姗姗回去休养。可是姗姗吃了退烧药,仍发烧不适,最高烧到近39℃。家人考虑再三,决定送姗姗到徐州大医院进一步诊断。
7月5日中午,姗姗来到徐州当地医院就诊,当时胸闷气喘已经加重,经过初步诊断考虑重症心肌炎可能性大,立即收治入院。据介绍,当时姗姗病情十分严重,并发室速、休克、肝损伤及呼吸功能衰竭……所有能上的治疗都用上了,但救活的希望十分渺茫,建议家人将姗姗转到南京大医院救治。
紧急驰援,人工心脏点燃生的希望
接到徐州当地医院的会诊请求后,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教授抽调刘松桥副主任医师团队携带监护仪、呼吸机、ECMO(叶克膜技术即体外膜肺氧合)等,组成“移动ICU”,紧急赶赴徐州会诊。徐州当地医生在刘松桥主任的指导下,为患者施行了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博),并置入心脏起搏器。
7月6日晚上赶到徐州时,姗姗病情危重,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危急时刻,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抢救团队立即接上体外生命支持设备及监护设备,调适机器,迅速给药等,以人工心脏支持生命,稳住心率、血压和呼吸,暂时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7月7日早晨6点多,“移动ICU”一路护送危在旦夕的姗姗至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据介绍,患者当时处在早孕期,因病情危急,该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当机立断,请妇产科医生为患者终止妊娠。
医患携手,国内率先将人工心脏+心室辅助联合
“当时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因心源性休克加重,再发恶性心律失常或急性心肌梗死、下肢缺血坏死等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郭凤梅说。
7月8日早晨,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教授、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教授都明确指示,立即为患者施行Impella,即心室辅助术。Impella技术能够在较长时间持续为心脏提供泵血动力。为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该院重症医学科为患者申请了慈善救助,并积极联系厂家,很快郭凤梅主任医师、刘松桥副主任医师在心导管室介入引导下为患者成功行Impella心室辅助系统置入。据介绍,这是国内率先将人工心脏+心室辅助联合辅助循环,促进患者更快地康复。
挺过了最难关,后期的治疗依然艰险重重。郭凤梅主任医师介绍,EMCO+Impella辅助循环,相当于两个器械辅助工作,满足患者身体血液供应的需求。医护人员要随时关注器械参数高低,如果参数过高,可能对心脏的休息不利,过低又不利于身体血液灌注,会加重肾脏、心脏等器官功能的损害,所以在做好全身脏器功能的维护外,还要每天根据一些化验的指标,甚至床旁超声直接看患者心脏跳动,然后综合各项技术给这个治疗做调整。另外,器械辅助都是装在人体内的,ECMO是两个特别粗的导管放到患者大血管中,而Impella治疗是一个导管直接放到患者心腔里面。虽然这些器械治疗能达到治疗效果,但还要防止这些器械治疗所带来的一些副作用或者及并发症。经过八九天治疗后,最终为患者撤除了ECMO和Impella器械辅助系统。
在经历了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博)、心脏起搏器+ECMO(体外心脏)+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Impella(心室辅助)等一系列支持下,医患携手终于渡过了重重难关,在医护人员24小时密切监护和照料下,姗姗情况一天比一天好,现在已能下床、能自己吃饭。
“这里的ICU一点也不恐怖,没有家属在我也很安心!”
ICU一直给人的感觉是阴森恐怖的,印象中只有急危重的患者才来这里,很多人都觉得只要进去就很难出来了。刚重获新生的姗姗却告诉记者:“其实,这里的ICU一点也不恐怖,医护服务态度亲切,即使没有家属在身边,我也很安心!”
姗姗看似柔弱,实际上很坚强。该院重症医学科李晓青护士长说:“想起当时患者身上全是管子,我们看在眼里是很心疼的,但姗姗却十分坚强又乐观。不能说话,肢体不能挪动,她都没有哼一声,非常积极地配合治疗。”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对患者也至关重要。无论是在徐州就医的几天,还是到了中大医院与死神拼搏的20多天,姗姗的爱人刘先生一直不离不弃,陪在她身边。刘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她清醒时,我不敢和她说真实病情;她昏迷时,我就每天在门外等她。相信她一定能挺过来!”
通讯员 崔玉艳 程守勤 韦启雯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