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宁一位求助者因女儿重病筹款25万余元后,被网友曝光其家境殷实,“有店有房有车”。与此同时,获助者竟然大肆辱骂捐款者。随后,获助者已删除骂人的相关动态,并就此道歉。受助女孩的父亲说,正在变卖家产以退回全部善款。
无独有偶。2018年3月发生的“小凤雅事件”,堪称近年来网络慈善筹款最受关注的事件。王家曾借网络平台募款,关于其母亲杨美芹利用众筹平台诈捐、家庭重男轻女放弃治疗等传闻甚嚣尘上。而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女童母亲并未挪用善款用于治疗儿子的唇腭裂,并捐出了剩余善款。曾对家属恶语相向的网友开始纷纷道歉,舆论又开始讨伐志愿者、自媒体及造谣者。关于网络慈善筹款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
网络募捐本应该是高效筹款、帮助求助人摆脱困境的暖心善举,但一次次“诈捐”事件的发生,不断挑战着人们对网络慈善的信任,“感觉不会再爱了”、“想帮人但现在又本能的不信人”。如何规范网络募捐秩序,赢得社会支持,成为摆在相关部门和网络募捐平台面前的一道难题。
据了解,总部位于南京的爱德基金会这几年网络捐款快速增长,去年爱德基金会筹集到的善款当中,有1.55亿元来自网络募捐,网络捐款首次超过传统线下方式。国内知名网络慈善筹款平台水滴筹成立两年多来,已经累计帮助55万名大病患者筹到超过62亿元治病钱。这些善款为千千万万家庭雪中送炭,但一些非官方平台也都被爆出过对筹款发起人资料审核有误或是对资金监管不透明的新闻。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友华在接受交汇点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很多网络募捐平台虽然取得了民政部的资格认证,但由于监管不力,导致“诈捐”事件频发,让公众的爱心被严重透支,这说明运营和监管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陈友华认为,慈善领域容不得反复“试错”,爱心也容不得反复践踏,社会信用包括慈善领域的信用应该设置更高级别的“门槛”,才能保证网络慈善捐赠这样的便捷渠道真正长久地普惠大众。
当前,很多网络募捐平台都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比如,不能对善款的用途进行逐一把关,而且也不要求发起人提供善款流向的具体证据,等等。陈友华认为,民政部作为直接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网络骗捐、诈捐的惩处力度,依法对恶意诈捐行为给予重罚,以儆效尤。而网络慈善募捐平台一旦发现“诈捐”现象,应立即启动“先行退回爱心善款机制”。“这一点上,可以学习淘宝第三方资金监管模式,最大程度保护捐赠者的爱心不受伤害。”陈友华表示。
公开透明度还不高一直是公众对于网络慈善筹款平台最大的质疑点之一,而政府相关部门的参与和介入无疑是比较好的方式之一。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17日上线的江苏慈善网络平台就在探索公开透明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比如为捐赠人设立终身电子爱心档案;平台还为个人和企业在线设立冠名基金,充分尊重基金设立人捐赠意愿,实现“我的基金,我做主”。捐赠人可通过善款捐赠、拨付公示专栏查询,每一笔项目资金都可追溯。
“不管形式如何变,公开、透明始终是公益的生命线。”江苏省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慈善的每一个程序都应该晒在阳光下。
那么,面对诸多的网络募捐,如何才能拥有一双“慧眼”?至少,有一点请先做到,再献出你的爱心前,请先看清楚2018年6月民政部网站公布的可为慈善组织提供募捐服务20家互联网平台:
交汇点记者 顾志铭 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