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记者回访省委帮扶经济薄弱村见闻:“给只会下蛋的母鸡,比给什么都强”
2018-07-16 14:3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丁亚鹏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2020年,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大限。过去两年,江苏省委派出12支帮扶工作队到苏北五市12个县(市、区)实行“五方挂钩”帮扶,投入了大笔资金,实施了一大批帮扶项目,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江苏全省六大贫困片区中,涟水占了两个,省委驻涟水帮扶工作队在省政府办公厅牵头下,定点帮扶涟水17个乡镇中的19个省定经济薄弱村。目前这批帮扶项目作用发挥如何,当地贫困户脱贫情况怎么样?6月底7月初,交汇点记者走进涟水县经济薄弱村,对帮扶村进行了随机回访。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项目

  两年前,保滩镇洪荡村各项考核指标几乎全镇垫底。6月29日,交汇点记者来到村里,数十名村民正在瓜蒌种植园忙碌着,一个个小瓜蒌垂挂在棚架上,煞是喜人。“帮扶队员宋福波引种的瓜蒌项目,成了村里宝瓜。”村党总支书记姜勇芝喜不自禁地介绍。瓜蒌从籽到皮、根,全身是宝,现在每天有40多人打工,每天工资60元,人均年收入不少于1万元,解决了贫困户增收难题。今年全村瓜蒌种植面积从200多亩扩大到600多亩,涉及270多户,地租+分红,农户每年每亩有1000元的固定收入。两年中,省委帮扶工作队员投入和协调资金共800多万元,帮扶项目从瓜蒌种植到水泥路、绿化、光伏等,仅光伏电站一年卖电就给村集体增收9万多元。村集体收入从2015年2.3万元到去年28.8万元,今年有望达到70万元。两年脱贫48户182人,一般贫困户脱贫率超92%。“工作队给村里送来了一只会下蛋的母鸡,年底前全部脱贫更有信心啦。”姜勇芝自信地说。洪荡村也从一个经济落后村一跃成为考核名列前三名的先进村。

  时隔大半年,交汇点记者再度来到大东镇瓦滩村,已面貌大变样。村里正在实施生活污水进网工程,村西首建起了生活小广场。去年帮扶队员徐卫东把当地能人刘勇从上海鼓动回来,把闲置多年的休闲农庄盘活起来,同时规划建起采摘园,发展林下经济,清理河道,美化村容村貌,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当年成为涟水唯一乡村入选“江苏最美乡村”。目前,盐城、连云港及本县的客商纷纷来村里包地,面积达12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三分之一;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从127户降到50多户,最迟明年全部脱贫。在全镇13个行政村中,瓦滩村去年考核获得一等奖。

  两年中,省委驻涟水帮扶工作队共实施帮扶项目168个,形成以分布式光伏、劳动技能培训和有机稻米种植三大项目整体推进,富硒米、瓜蒌、玫瑰花、冬桃紫薯等高效农业多点开花,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的局面。省委驻涟水帮扶工作队队长、涟水县委副书记孙国君说,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发动机”,要给当地贫困户带来持续增收,没有项目、产业带动,增收是缺乏后劲的。事实证明,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面向市场找准项目,增强村集体自主造血能力,是经济薄弱村脱贫的关键。

  用好资源引来增收“源头活水”

  经过走访,交汇点记者发现,帮扶干部巧妙地运用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把当地能人的作用和资源利用,发挥到极致,取得理想的帮扶效果。

  把传统做强,把优势放大。夏彪是大东镇南严村玫瑰园老板,自从去年帮扶队员刘克忠帮助玫瑰园注入200万元扶贫资金后,玫瑰产业发展迅猛,种植面积扩大到近300亩,并衍生出玫瑰花烘烤、玫瑰花酒、玫瑰精油等深加工。当年,生产药用保健玫瑰干花30吨,年销售额40余万元,同时解决了本村三四十名妇女就业,季节用工多时达200多人,每年带动当地群众及低收入农户劳务增收30万元左右,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据统计,两年来,南严村年累计脱贫27户88人,2017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2.2万元,今年村集体有望超过30万元。

  两年前,由帮扶队员刘旭运用互联网思维在成集建成的涟水第一家农村电商园,开辟了精准扶贫新路径,一年多实现网上销售300多万元,带动了一批低收入户就业。现在帮扶队员届满离开了,继续担任省委帮扶工作队队长的孙国君积极整合资源,从资金、政策、资源等方面扶持引导既有电商运作经验,又有种养基地的能人刘银牵头,鼓励其做大做强。刘银告诉记者,电商园已从当年自己找农副产品,到现在自产自销、整合涟水特色农副产品,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并将工作队“安东米富”商标作为主打品牌,对接涟水的家庭农场,解决涟水农副产品“最后一公里”,全年销售争取达到1000万元。

  盘活闲置资产助脱贫。去年在石湖镇方圩村帮扶的省委帮扶工作队队员王一初将当地一所废旧小学改造建成一座86.5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和山羊养殖场。每年卖电收入近8万元,养羊场由原来的30多只发展到200多只,村集体年增加租金收入1.5万元。正在场里喂养和看管电站的低收入户张正军老俩口告诉交汇点记者,两人每月收入有1300多元,还不耽误农活,一家六口实现了增收脱贫。村里有6个低收入农户通过该项目解决了脱贫。类似的还有东胡集鲁渡村。帮扶队员陈静江通过招商引资,去年将一所废弃多年的村小改造成一所驾校,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租金收益4万元以及部分税收返还。同时,利用省奖补资金60万元在校舍屋顶安装建成了集体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卖电收益达七八万元。通过让农村闲置资产起死回生,使死资产变成活财富,有力助推了贫困村增收。

  高质量帮扶呼唤思路创新

  此次回访,交汇点记者发现,工作队通过整合帮扶资金、资源要素、政策要素,统筹谋划条线各项财政扶贫资金的综合运用,较好地发挥了帮扶资金“1+1>2”的叠加效益,实现了精准扶贫同向发力,最大程度释放了政策的“组合红利”。在没有光伏指标的情况下,两年中,工作队共筹集用于光伏扶贫帮扶资金1679万元,19个经济薄弱村村集体光伏电站装机容量2310千瓦,为440户低收入农户安装了屋顶分布式光伏设备,全部实现并网发电。据测算,该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8-15万元,低收入农户每年获益2000-3000元。其中,村集体光伏电站资金来自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和帮扶资金,农户分布式光伏则由扶贫小额贴息贷款、企业投资合作等多种模式发展起来的。

  回访中,记者也发现了一些帮扶项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帮扶队员引进的马铃薯、中药材、薹韭等少数种植项目,因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波动幅度较大,影响农民增收。如马铃薯种植项目,因市场价格狂跌,导致三四百亩马铃薯亏损。如何把农产品的生产风险降到最小,从根本上解决“丰产不丰收”的局面,成为摆在工作队面前一个现实课题。

  “市场因素是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村脱贫的一个老问题,不解决市场通路问题,村民难以持续增收。”但老问题不能仅靠老办法解决,孙国君透露,今年工作队调整了帮扶思路,把帮扶重点放在解决农产品销售终端上,即聚焦品牌打造、调整产品结构、拓展营销渠道、对接龙头企业。目前,工作队在扶持做大当地电商平台,成立安东米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销售涟水特色农副产品外,还与宁清和酒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一旦实施,当地农民又多了一个致富新路径。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丁亚鹏

标签:帮扶;记者;项目;资金;光伏;经济;交汇点;集体;省委;涟水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