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于1918年,十一岁时一只眼睛失明;他本是一名文史尖子生,却选择理工救国;他改变自己多年的研究方向,只因国家需要;他助力“大庆油田”的发现;他也热衷科普,是新华日报“科学”版的重要撰稿人u2026u2026他便是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顾知微先生。今年,便是顾知微的百年诞辰。
为国从理,他有个有趣的灵魂
南京古生物所科技处处长、研究员蔡华伟是顾知微的关门弟子,他形容自己的导师很“纯真”,“正是那一番纯真、满腔热情、一心想着为国做贡献,让他能够在国家需要之时,义无反顾的奔向国家急需之处。”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顾知微,3岁丧母,13岁丧父,童年生活多靠亲戚接济,但一直以来,顾知微学业都很优秀,小学保送至江苏省立南京中学初中部(现江苏省宁海中学)。中学时,他追求进步,积极加入爱国民主学生运动中去。
1937年,面对旧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状况,这位偏爱文史的爱国赤子,决定放弃自己的兴趣,确立“理工救国”的志向,报考清华大学。因抗战爆发,试卷未能按时运到,只得改报湖南大学和金陵大学,均被录取,最终,他选择了湖南大学矿冶系。“他考虑到工业化才能富国,工业化首先要有矿产资源,1938年又考取西南联合大学地质专业。”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云南省地质矿产调查所工作,在海相三叠纪双壳类和地层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并获得中国地质学会许德佑纪念奖金奖。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顾知微放弃了自己此前的研究方向,转而投向与煤、石油等能源的探寻关系更多的侏罗、白垩两纪非海相地层和双壳类化石的工作。这些地层,除了美国著名的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外,我国鲜少有人来做。
顾知微密切关注地质部和石油部等生产部门的工作,并亲自组织和带领研究队伍,赴松辽地区开展野外工作。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成功出油。1980年,顾知微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作为“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这一重大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之一,顾知微与李四光等人一起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声名卓著,先生生活却异常朴素,“八十多岁时还常来单位办公,很晚离开,那时就会发现一个老头u2018孤独u2019的走在回家的路上,谁都不会想到,穿的如此朴素、如此不起眼的u2018老头子u2019还是位院士。”蔡华伟感慨道。
顾老师生活俭朴,但并不呆板,他有一个“有趣的灵魂”,蔡华伟笑着回忆,“他很活跃的。春节前研究室聚餐时,顾先生面对着自己的一众弟子打趣到u2018老夫芳龄七十五。u2019”
“他把自己的错误公开写到专著中”
南京古生物所原所长、研究员沙金庚自1978年起,便跟着顾知微读研究生,谈及自己的导师时,沙金庚的眼圈几度湿润,“他能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有着中国科学家的骨气,是一名真正的革命科学家。”
上个世纪中后叶,美国著名的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被地质人称作“祖师爷”,葛利普在1928年曾经出版了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地质史》,其中提及了“热河动物群”,但是经过多方面的研究,顾知微在自己的论著《中国的侏罗系和白垩系》一书中,将“祖师爷”葛利普所说的“热河动物群”重新命名为“热河生物群”,而这一叫法,也被延续至今。
沙金庚回忆,顾知微在分析葛利普的错误的时候,表示葛利普那时的资料不足,而顾知微自己也敢于承认在科研上所犯的错误。沙金庚拿出一本《顾知微文集》,翻出一页,“你看,他常把自己的错误的地方都公开写在自己的论著中。”
顾知微对科研的执着,已经到如痴如醉的地步。沙金庚继续回忆师母朱光琪曾说过的一些细节:晚上,顾知微的床头一定要备有纸笔以记录他突如其来的灵感。“每逢过年,学生会前往顾知微家中拜年。顾知微会提醒学生一定要带上记录本,因为这只是以拜年为名的学术探讨。”
朱光琪还曾分享过一件生活小事:一次,顾知微正在创建双壳类研究,由于这是一个创新的工作,要花很长时间去查阅资料,顾知微索性将行军床搬进办公室,住在所里。一日,朱光琪刚好有空,准备去看看顾知微,结果走到办公室门口,发现门上贴着一张纸条,写着:“没有必要的事情,不要来找我”。 当时,朱光琪很委屈,后来她才知道,那时正处于研究的关键阶段,而纸条也不仅针对她一人时,终于释怀。
热爱科普,他曾经给新华日报投稿
顾知微的文采斐然,在所里是出了名的,撰文、写诗信手拈来。当年,科研繁忙之余,顾知微还给当时的多家媒体撰写稿件。例如:新华日报、新民报等。
顾知微投稿的内容,有对当时科研环境以及科研者职责的理解,有提出科研工作要为国家的经济服务、有鼓励“科学深入民间”(科普大众),也有着让百姓去了解自然科学从而走出迷信的。
“地质工作者和全体人民一样,将要怀着亘古未有的欣喜和骄傲,重新用新的态度和方法,来探寻我们的地下资源,然后打开这底下的宝库,把千百年来贫困的祖国建设起来。”--辛浩(顾知微)。《重新探寻祖国的地下资源 》,新华日报,1949年12月20日,科学与建设副刊,第12期。
“u2018菩萨u2019在哪里呢?有没有呢?u2018菩萨u2019是没有的,要说有u2018菩萨u2019,那也就是那永远前进的科学知识,就是我们科学的头脑和两只万能的手”--辛浩(顾知微)。《菩萨在哪里?》新华日报,1950年2月10日,科学与建设副刊,第17期。
“只有科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人民大众打成一片,为他们的生活幸福而服务,科学才不会成为点缀的花瓶和耸起空中的楼阁。”--辛浩(顾知微)。《科学要深入民间去》 新民报(南京),1948年5月4日,科学副刊,第27期,五四科学运动纪念专号。
这些从顾知微所投的稿件中所节选的一些章节和观点,这些半个世纪前的观点,如此的前瞻,甚至也是现今社会所要去推广的。
在顾知微九十余岁高龄之时、双目视力已严重损伤,那时,他仍始终没有停止对地质古生物学的思考和关注,还常和同事及学生们讨论地质古生物相关方面的问题。2011年3月19日,93岁的顾知微在南京与世长辞。
从1938年走进西南联大到2011年辞世,顾知微献身地质古生物学事业整整73年。然而,他的爱国情怀、治学精神、执著信念一直激励着后人。
盛 捷 陈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