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许多人并不知道,淘宝店里的雨衣、买电动车送的雨披有不少来自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这里是全国有名的“雨衣之乡”。近日,“雨衣之乡”的不少企业因为火灾隐患等问题被要求停业整顿,达到整改要求后才能有序复产。一时间,数十户业者腹诽颇多,甚至建立了微信群互通有无,商量对策。得知这一情况后,该镇的党政负责人和分管副镇长都加入了这个微信群,听牢骚、讲政策。如今,在消灭了隐患最大的“三合一”之后,雨衣业者陆续复产。
“雨衣之乡”却藏火灾隐患
“来,辛苦了,抽支烟吧。”上月下旬,见到派出所的消防民警、安监科工作人员和本报记者突然到来,经营者雨披作坊的老李(化名)掏出了一盒香烟,抽出三支烟,递了过来。空气里弥漫着香蕉水等有机溶剂散发出的气味,天井里的楼梯上堆放了一些雨衣的半成品,煤气灶、煤气罐和从事印刷工段的房间只有一墙之隔。“说过多少次了,这里不能抽烟!”民警小滔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这样的要求。
在二楼,几名女工从事着雨披的缝制工作,没有耳塞、没有口罩,唯一的劳保用品是一只微风吊扇。在去年的整改中,当地的雨衣作坊将私拉乱接的电线改为穿管布线,对经营、生产与仓储、员工住宿同时存在的“三合一”进行了整顿。“现在电线私拉乱接的情况好了许多,楼梯上对方的雨衣成品和原料也少了些,但是三合一中最危险的人员住宿情况却有所回潮。”民警小滔告诉记者,这些雨衣作坊过去基本上都是一楼印刷、二楼缝制,三楼住人,成品就地存放。“这种情况下,员工睡着后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记者在雨衣作坊扎堆的几条街道转了一圈,发现不少作坊三楼都有衣服晾晒,住人的情况。“这些雨衣作坊都是开在老的民房里,没有消防逃生楼梯,一家失火还可能出现火烧连营的情况。”民警小滔说,生产、仓储场所住人的安全隐患太大,这是此次整改的重要目标。
112家雨衣作坊面临整改
据介绍,上世纪70年代末,礼嘉镇开始有人做起了生产塑料雨披的生意。开始时,大多是家庭作坊,在90年代生意最好的时候,镇里有数百家雨衣作坊。然而,随着出行方式的变化,雨衣、雨披的销量大不如前,利润也已经薄得可怜,仅有2角/件。小作坊、厂中厂成了主要业态,存在重大隐患的“三合一”和“多合一”的情形十分普遍。电线随意拉接裸露在外,疏散通道堆放物品、作坊内消防设施达不到要求等重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去年7月被列为常州市挂牌督办的重大区域性火灾隐患单位,全镇百余家雨具生产单位进行消防整改。今年春节后,又出现私拉电线、货物堵塞逃生通道等现象,更让人担心的是,不少工人悄悄住进了三楼,在这里白天生火做饭,晚上睡觉过夜。
为贯彻中央生态建设的精神,今年5月,武进区政府开展“散乱污”企业(作坊)集中整治工作,要求对全区范围内的未进驻工业区的小工厂、小作坊以及低端、低效、落后产能、手续不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等企业进行整治或者取缔,为此发文要求112家雨具生产企业配合整顿。
干部加入商家微信群听牢骚
“雨衣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对利税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各项社会成本很高,现在最为突出的就是安全隐患大,边角料随意丢弃的处理难度大。”礼嘉镇党委书记丁亚英坦言,尽管雨衣产业问题颇多,但是考虑到毕竟也有数千人靠这个产业生活,“从民生的角度出发,我们还是在想办法让他们一边生存,一边转型升级。生存的前提,是必须要达到安全要求。”
此次整顿之初,雨衣业者腹诽颇多。有人觉得当地政府吹毛求疵,只要小型生产,不会出什么大事;有人认为去年刚整改过,今年又提出新的要求,实在难以应付;还有人认为,利润已经十分微薄,继续整改的话可能只能转行。礼嘉镇党政负责人和几名雨衣生产者代表见面,对此次整顿中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解释,也对礼嘉镇雨衣行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
“我听说了他们有一个微信群,大家会在群里互通有无,商量对策。”丁亚英书记告诉记者,她主动让人把自己拉到群里。“我们做基层工作,当然也要听他们发牢骚。如果确实是我们工作中有问题,就要及时调整。如果是他们对政策不理解,就要及时解释。”除了自己加入,分管此次整改的副镇长曹法南也被拉进了群里。“原材料堆放整齐,电源电线规范,‘三合一’住宿人员撤出;整改到位后,可递交书面申请到安监科,镇安监科牵头相关部门现场验收后,安排有序复产。”曹法南副镇长将相关政策一遍遍地发在群里并进行详细解释。
“接下来,我们会寻找厂房,进行适当的改造,让其适合雨衣生产。然后要求民房里的雨衣生产企业全部搬进厂房。”丁亚英直言,如果现在直接要求民房里的雨衣生产企业全部关停、搬出,确实会影响数千人的生计。“目前是安排他们整改到位后,有序复产。厂房成型后,必须搬离。厂房租金就是礼嘉镇正常的市场行情,他们如果不愿意进我们准备好的厂房,也可以选择别的地方。”
“我们还是希望这些企业主能够转型升级,比如选择功能性面料,创新出一些款式新颖、更加实用的雨衣,甚至进军专业、特种服装生产领域,毕竟雨衣的市场可能会越来越小,随着管理要求的提高,他们的生产成本也会有所上升,利润可能越来越薄。”
近日,当地雨衣生产企业多数已经有序复产。记者 郭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