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走出家庭小作坊 成地方文化品牌 马庄小香包要做成富民大产业
2018-07-02 08:4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徐州考察,在贾汪区马庄村,习总书记称赞80岁的王秀英老人手工制作的香包“很精致”,并花了30元购买了一个“真棒”香包。半年多时间里,马庄香包迅速成了网红爆款礼品,网上线下订单纷至沓来。

  小小的香包,原本只是地方民俗工艺品,如今贾汪区政府却将它视作了“金包包”。记者调查发现,曾经躲在深巷人不识的小小香包,俨然正在绣织出富民的“大产业”。

  扬子晚报记者 马志亚

  “真棒”香包的订单排到一个月以后

  6月30日上午,在潘安湖景区商业街的香包工作室里,80岁的王秀英戴着眼镜,一手拿着针线,一手拿着一个半成品香包,可是却迟迟落不下针,身边的徒弟不断向她请教绣工问题,作业台前的游客则排着队要跟她合影。

  做了一辈子香包,老人说从未想到小小的香包居然引来这么多人关注。半年多来,王秀英参加过国内大大小小十几场展会。被习总书记点赞的“真棒”香包订单已排到一个月以后,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她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制作工艺培训、教授徒弟上。

  同样,马庄香包的主要生产地,村委会的香包工作室里,负责人厉慧卿是村妇联副主席,同时也是香包工作室的法人。每天一上班,新的订单从网上、手机里不断地传到厉慧卿手里,厉慧卿告诉记者,现在工作室日销香包2000多个,网上销售1000多个。对于数量大的订单,她只能一再跟对方解释“要排队”。厉慧卿告诉记者,目前参与马庄村香包制作的村民有近300人,全村赋闲在家、有制作香包能力的妇女,几乎都参与生产。为了扩大生产能力,现在香包工作室正在跟外村合作,生产队伍预计会再增加700人。

  即便如此,马庄香包也仅仅满足了线下零售和部分外销订单。厉慧卿说,保证零售是村里定下的,“现在每天都有几十拨的旅游团,要是游客参观完了,连香包都买不上,这说不过去。”为了缓解销售压力,马庄香包工作室和王秀英香包工作室都曾采取了限购办法。

  走出家庭小作坊 马庄香包要成文化品牌

  马庄香包的热销,让村党支部书记孟国栋想到两件事。一是产品质量,“这是马庄香包的生命线”,他要求所有产品从原材料到制作工艺,都“一个标准”。二是马庄香包的未来,孟国栋告诉记者,香包为马庄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马庄香包的生产模式目前仍是工作室+家庭,要发展必须先要突破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为此,马庄村在今年年初聘请专业团队设计,规划的马庄香包文化大院已破土动工。根据规划,文化大院占地面积4.2亩,使用面积4千平方米,总投资约500万元,集研发、设计、制作、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建成后,能满足400人同时在车间工作。

  孟国栋介绍,目前,在区相关部门帮助下,马庄村相继注册成立了“徐州市贾汪区马庄香包专业合作社”“徐州市香包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手工艺品行业协会”“江苏马庄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徐州艺香香包有限公司”,同时,村委会还注册申请了“捧捧场”“马庄真旺”“真旺”“真棒”“王秀英香包”等商标,最重要的是,“马庄香包”已提交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这将为马庄香包的品牌之路奠定基础。孟国栋告诉记者,与注册商标同步的是,马庄香包已经就香包原料及制作工艺方面,申请下来了近30项专利。

  今年初,马庄香包首届文化节成功举办。孟国栋介绍,在开幕式上,村香包工作室特意赶制了一个直径4.8米,高度3.5米,重达700斤的巨型香包。“我们还特意从徐工集团租来了两台升降机,将香包挂到了离地十多米的位置,”孟国栋表示,原本村委会想就这个香包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因为时间仓促,未能如愿。“第二届香包文化节,我们会提前申报,并且制作一个规格更大,真正的世界第一香包。”

  贾汪要将小香包做成大产业

  如果说香包对于马庄来说,是一项富民增收的新增长点,那么对于整个贾汪区来说,则是一场践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培育新兴产业的新突破口。

  记者从贾汪区人大和政协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已接到十多件关于发展贾汪香包产业的提案。在今年初召开的贾汪香包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区委书记曹志明确提出,要将贾汪香包提升为全区富民大产业的战略高度,小小的香包要变成“金包包”。

  贾汪区文广新体局局长张景玉介绍,目前贾汪所有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都成立了香包工作室,香包发展专家队伍已经形成,并完善了香包产业培训机制。全区所有香包工作室将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进行上岗培训。下一步,针对香包的研发、设计、专利、版权、销售等方面,工作组将全面对接科研资源、市场资源,目标是打造出完备的香包产业链。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贾汪香包产业的重点工程,在徐州工业园区内,集产学研一体的贾汪香包产业园已经开工建设。

  小香包带来物质精神双富有

  在马庄村香包工作室里,42岁的刘艳是个“快手”,每天她在工作室上班6个小时,日产量30个,这为她每个月带来了3000多元的收入。

  “小小香包,擦亮的是马庄的文化招牌,现在马庄村的手艺人至少有180名,乐队、香包、面塑、剪纸、线艺,马庄能拿出几十种民俗工艺品。”孟国栋告诉记者,在马庄,游手好闲、甚至赌博酗酒,会让人看不起,村里常年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比如农民舞会、乘凉晚会,篝火晚会,重大节日还能拿出颇具规模的庆祝活动,马庄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中国民俗文化村”。随着香包产业发展,马庄村对口支援的陕西太白县杨下村,已经被作为香包中草药材供应基地,这让所有马庄人都倍感自豪。

  下一步,香包将成为马庄富民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马庄村实现人均收入1.86万元,只是高于江苏农民收入的平均水平,可是2018年,香包收入预计将突破2000万元。随着马庄香包品牌化建设,今后香包产业收入将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马庄香包就是要实现物质、精神双富民。”孟国栋说。

  同样,对于积极谋求生态转型,在资源枯竭条件下实现绿色振兴的贾汪而言,香包产业的发展成为该区助推乡村文化繁荣、做旺民俗产业、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打造特色田园乡村的重要抓手。贾汪区正在放大香包产业效应,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打造贾汪特色鲜明的“生态+”产业体系,实现钱袋、脑袋的双富有。

标签:香包;马庄;产业;工作室;孟国栋;文化;王秀英;记者;发展;制作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