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校园里的球场边、小径上,活跃着一支“采访小队”。
“同学,能问一下你的理想吗?”被问到的同学或嘻笑着回避:“不要问我啊!”或挠头:“我就想不挂科,算不算理想?”或躲闪:“我是学渣,我没有理想!”
这是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尤晓燕老师“大学生理想教育”的课前素材准备环节。这些真实的对话视频,被毫不回避地呈现在课堂上。
诚然,对于这些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的孩子,“理想”如同熠熠星光,未免太过高远。但当老师开放弹幕互动,可以匿名写出自己小小心愿的时候,同学们又活跃起来:“开个小甜品店”“追到隔壁班那个女生”“陪爸妈出国旅游”……
“为什么我们心中有目标,可是羞于谈理想?”“小目标和大理想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随着问题的一个个抛出,同学们进入积极的探讨。
尤晓燕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同时也是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在她看来,如何让看似高大上的理想、信念教育变得接地气,让曾经在高考生态中处于劣势的高职学生们扫除自卑,建立自信,自觉成为构建中国梦的一份子,一直是高职高专思政课教育的难点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尝试以把握学情为起点,不停探索教学方法,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希望能让被认为是枯燥说教、与己无关的思政课,成为广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尤晓燕说。
除了引入信息化教学以外,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还将更多的实践带入到课堂中:带领学生们学唱红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安排学生们编排有关道德与法律的小品,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尤晓燕说,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还能让同学们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提升了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柴义江介绍,针对思政课内容“枯燥”、教学手段“传统”、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省高职院校中较早启动了“理论教学专题化”和“实践教学项目化”的思政课教材体系改造:2012年起,学院开始尝试将课本中相对分散、枯燥的知识点提炼出来,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当下的热点话题,重新组合、加工,制作成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活泼的专题进行授课;2016年,他们率先将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引入思政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成思政课素质拓展中心。目前,已经逐步搭建完成“课程资源+实训资源+拓展资源”三位一体的资源体系,围绕思政课教学目标,形成了多向、互动的“三大模块”:课程资源模块、实训资源模块、拓展资源模块。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让每一堂思政课变得面目生动,富有启迪。
“高考的失利让我不自信了很长一段时间。这让我在进入大学后一度失去了动力,也不敢谈什么理想。”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二年级女生耿宇说,“但是尤老师的思修课,让我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也让我敢于直面自己内心的愿望。”
“老师让我们组织一次红歌比赛。一开始我们都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放手努力去做,没想到很成功。”曾经有些自卑的耿宇如今很自信,她现在是班级的学习委员,“我准备参加专转本考试,圆自己的本科梦。”
课堂上,与毕业生学长学姐们的现场连线,使同学们看到“小目标”可以连接着“大理想”,激发他们对于个人成功与社会责任的思考。“去日本看樱花,是不是不爱国?”直接引发对于理性爱国的热烈讨论。“小美人鱼为什么甘愿放弃所有,追寻一个不灭的灵魂?”又引起了对于价值观的思考。思政课老师从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以小问题求大境界,似春风化雨,滋润学子们的内心。
“通过这几年的尝试,我们学校的思政课已经成为了‘热门课程’。很多同学通过这门课,不仅重新建立起了自信,还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柴义江表示,他们的思政课程不仅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可,他们制作的专题课件还推广到了全国十多个省份,反响良好。
“学生的转变以及同行的认可,让我们更坚定了继续改革的决心。”柴义江说,今后,他们还将加强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同时计划在5年内投入500万元,将更多的实践内容和信息化技术,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当中,如建立3D仿真教学中心等,让思政课更加生动,也更贴近高职学生的生活。
求真、务实,是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校风,也是该校思政课老师一直以来不懈追求的目标。务实且具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与改革,使高职思政课在教学方法与教育内容的匹配程度、教学方法与教育对象的契合程度上高度统一,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满意度和认可度的有效提升,使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廖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