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刚寄出一个快递,收寄双方的个人信息居然已挂在网上售卖。22日,宜兴市人民法院公布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顺丰快递员工张某将快递单出售给推销商家获利,被判刑3年9个月。
宜兴王先生刚网购了一个茶壶,没过多久,就有兜售茶壶的人电话、微信找上门,王先生意识到自己的信息已被泄露,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泄露信息的源头竟是给他送快递的张某。
张某从事快递行业多年,曾先后担任无锡顺丰快递公司营业点的收派员和仓库管理员。因为听说有其他快递员出售客户信息赚了大钱,张某也想干起这“无本买卖”,偷偷将快递单拍照留存并多次出售给微信商家、网吧老板等人。2016年10月,张某原来的同事葛某、夏某找到他,表示需要购买一些客户信息以便推销茶壶。张某把存放在仓库里的存根拿回家,通知葛某、夏某到自己家中拍照。葛某、夏某二人在买到自己需要的客户信息后,疯狂添加微信好友,招揽客户。法院经审理查明,2014年底至2016年12月期间,张某将载有公民个人信息的快递单整包直接出售或以每条2元至3元给他人拍照的方式出售给葛某、夏某等8人,非法获利9万余元。
快递员贩卖用户信息并不是个例。该案承办法官王爱芳说,仅宜兴市法院就已审多起案件。“一份快递从发出到客户手中,要经过多个环节,从信息录入到包裹分拣,再到快递员配送,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信息泄露。”张某的案件中,派件和快递存根保管,是信息泄露的两个主要环节,“尤其是快递员派送完之后留下的快递存根,基本上都是胡乱堆放在仓库里。”这也给担任仓库保管员的张某可乘之机,多次以打包的方式将近万张快递存根批发出售给推销公司。
业内人士称,除了收寄件双方的姓名、手机号、家庭住址等信息,还有用户网名和购物详情,把这几项信息组合起来,就可能分析出个人爱好、家庭成员、经济情况等私密信息,快递单也因此成了不少商家的“香饽饽”。从已曝光的案例可知,买主购买到快递单之后,可能用于网络刷单、信息推广、精准营销,甚至电信诈骗、入室盗窃。
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400.6亿件。也就是说,平均每人每年要收发30个快递,在庞大的数据量面前,隐私保护就成了一项重要内容。
省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处长杨月新说,我省早就注意到快递单背后隐藏的信息安全隐患,近几年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快递运单管理力度。“比如邮政管理部门会定期查处并督促各地市集中销毁快递运单”。
不少快递公司也在想办法,目前已有菜鸟网络、圆通快递、京东物流等十多家快递公司陆续推出“隐私面单”。“顾名思义,就是给用户信息‘加密’,将用户重要信息隐藏起来。”京东江苏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2016年,京东试行“微笑面单”,包裹生成时,部分隐藏用户的姓名和手机号信息,以笑脸符号代替。“这项服务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超过90%的自营配送订单都用上微笑面单。”记者在几张寄往南京的面单上看到,收件人姓名和手机号已部分被笑脸代替。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即便“隐私面单”推开,也只是电子面单上的个人信息被隐藏。传统的手写面单无法做到隐藏信息,无从谈起保护用户隐私。而且,即使把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全部马赛克,也无法排除快递公司出现“内鬼”故意贩卖个人信息。
今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快递暂行条例》对泄露用户信息也开出“重药”——出售、泄露、非法提供用户信息的快递企业和个人,最高可罚10万元,并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建明认为,多方协力,才能真正堵住泄密漏洞。“比如政府应加强对快递行业的监管和问责力度,促使快递公司更加积极主动履行保护用户信息的义务,快递公司对于可能掌握消费者信息的岗位,入职时一定要签订保密协议,严防信息泄露,等等。”
杨月新认为,寄递信息化的推行,或许是解决“泄密单”的良方。根据国家邮政局统一部署,官方版的“苏易递”APP已在全省推广使用。“快递员通过APP或者把枪扫描用户的身份证或注册登记的专属个人二维码后,采集到的所有信息,将通过平台直接转入省邮政部门数据平台和快递企业总部平台。”这意味着,用户个人信息由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保管,快递员、快递网点无法获取,大大降低用户个人信息外泄的可能性。今年底,“苏易递”APP将在我省实现全覆盖。
记者 朱秀霞 顾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