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淮安市清江浦区的黄玉香(化名)向本报读者热线(025-84701119)反映:自己带8岁女儿在淮安万达金街新开的一家机构“多特儿童专注力”做完测评后,被告知孩子感统失调导致专注力差,每周至少要做两次课程训练,否则易形成专注力缺陷,“如果参加训练,半年费用1.44万元,若3月31日开业当天报名,有优惠”。惶恐纠结的她问记者:“这家测评机构靠不靠谱?这个名能不能报?”
八成孩子“专注力有问题”
3月31日,记者随黄玉香来到淮安多特儿童专注力开业庆典现场,一会儿便被叫进一间教室“免费听讲座”,同行的孩子则被集中在隔壁感统训练室。主讲人马琳自称原为一家知名英语培训机构的培训师。
“叫孩子吃饭,孩子经常不理睬,家长要大声叫几遍才回应,有没有?”马琳问台下26位家长。“有!”坐在最后一排的庆典主持人率先高声回答。“知道为什么吗?孩子大脑和中枢神经缺乏必要的刺激,脑功能发育不足,对外界指令不敏感,长此以往,孩子会连黑板上的字也看不见、记不得。”马琳自问自答,引起台下一片惊呼。
马琳接着说:“我再列举几个注意力问题,大家请对照:上课经常做小动作——觉醒状态不好;过于敏感——注意持久性差;不爱写作业,写字丢漏串行——专注力分配问题……”这时有家长急忙举手:“讲道理、训骂、找老师告状、雇专人陪读,所有方法都试了,没用!”
“没用?不能怪孩子。因为孩子专注力不足,接收不到信息。怎么才能开发孩子的专注力呢?”马琳随即邀请多特全国品牌运营总监李毅登场。“现在80%的孩子存在专注力问题,要在孩子12岁前开发全脑,提升专注力。”李毅开门见山:“我们课程一对一定制,动态调整不反弹,有效率在90%以上,今天报名还可享受四大优惠。”
套餐原价1.44万元,开业优惠价1.08万元,7位家长现场刷卡缴了半年的训练费。“过去总认为孩子玩心重,听了讲座才知道,是孩子专注力出了问题,花万把块钱训练很值!”一位王姓家长缴费后砸“开业金蛋”,获得二等奖,是一块儿童电子定位手表。黄玉香在记者劝说下暂未报名。
免费测评结果均为“感统失调”
回到南京,记者在百度输入“上课走神”,排名第一的就是“孩子上课走神怎么办——选择多特儿童专注力”。登录多特网站,多处出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专注力项目教育示范基地”字样。要测试得先预约,记者在网站留下姓名、年龄、联系方式,不一会就接到多特工作人员电话,询问孩子情况,力邀记者带孩子免费体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支持的专业测评”。
4月7日,记者带孩子来到多特设在南京市嫩江路的测评处,工作人员以“家长在旁影响测评”为由,拒绝家长入内。半小时后,孩子做完测评,记者被叫进测评室。
“孩子整体情况不错,但在听觉稳定性、视觉记忆方面弱于同龄孩子,发生感统失调和注意力缺陷的概率比正常孩子高,现在就要注意给孩子做训练。”测评老师口气严厉地解释说,所谓感统失调,就是孩子大脑不能把视觉、触觉、听觉等接收信息有效统合,外在表现就是专注力有问题。“剖腹产、爬行少、保姆带、过早进行才艺教育的孩子,容易出现专注力问题。”
“孩子8岁,但专注力只有7岁水平,在我们这里训练半年,可以提高到9岁水平。” 课程顾问在一旁介绍,基础训练最少课时96节,每节1小时,标准价1.44万元,加上2400元的巩固训练,一共1.68万元,当天报名缴费可享受活动价1.428万元。
记者以“费用太高”为由离开测评室,在门口遇到带孩子做过测评的5位家长。他们很茫然:“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上的还是名校,为什么一测都是‘感统失调,需要训练’?”
“专注力问题”只是营销噱头
“80%的孩子存在专注力问题”依据何在?记者问多特全国品牌运营总监李毅。他说,如果上课动来动去、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磨蹭达到一定程度,就是专注力有问题,比例数据“来自本中心测评数据和其他机构的结论,只少不多”。
“写作业磨蹭到什么程度,就可认定专注力有问题?”记者追问。“我们有中科院心理专家团队提供的科学测评和判断标准,准确可靠。”李毅不作具体解释。
3月31日在淮安多特儿童专注力开业现场,记者就曾询问前来参会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助理刘正奎:“中科院同多特什么关系?”他回应,多特有自己的测评研发团队,中科院心理所只将部分评估工具一次性转让给多特,至于多特如何测评、运营,那是企业行为。测评结果不是医院诊断结论,仅供家长参考,家长交的培训费同中科院心理所无关。至于“80%的孩子有专注力问题”的判断,同样不是来自中科院心理所。
“医学上没有‘专注力’这个概念,对感统失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要由正规医院慎重评估和诊断。”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所长柯晓燕说,业界也没有孩子“专注力”方面的流行病学调查结论。
“心理学上没有‘专注力’这个词。”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傅宏说,人的注意是不停波动的现象,即便是成人,集中维持注意在一个事物上的时间也有限。目前尚无评判注意时间的标准,说“80%的孩子有专注力问题”并不可信。
多位专家认为,有的机构将测评数据与医学中感统失调、神经耐受性、前庭觉、本体觉等专业概念杂糅,故意放大一两个测评指标的危害,暗示不训练可能导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引起家长恐慌,进而达到盈利目的。
防止儿童被贴上“有病”标签
短短半小时测评,便宣告孩子专注力有问题,至少需要半年训练,会不会给孩子心理留下“有病”阴影?
“心理学有一个术语,叫标签效应。”傅宏介绍,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更容易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这对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影响很大。多特宣传的“剖腹产、爬行少、保姆带的孩子容易出现专注力问题”,并未得到科学印证,容易给家长及孩子造成心理暗示,产生长远影响。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旦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便惊慌失措,以至于“病急乱投医”,给一些训练机构以可乘之机。
“孩子健康成长比一时的成绩更重要。”柯晓燕提醒,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环境越宽松,孩子越容易建立自信、增强自控力。
当务之急,是要对那些随意开展儿童测评的机构加强监管,规范其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经营行为,防止孩子被“没病当有病训”、家长恐慌之下“乱掏钱”。 记者 杨 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