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20万人,大学生如何避免毕业就失业?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窦贤康说:“现在已经不同于20年前,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需要调整好心态;社会需要的就是好工作;品德高尚、吃苦耐劳、忠诚、勇于奉献的人才更被青睐。”(3月19日澎湃新闻)
这道出了当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一大困境。截至2017年,我国大学生人数已达1.7亿。就业市场上似乎年年“供大于求”,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几乎成了常态。但与此同时,就业市场也存在技能型人才、普通劳动者求大于供现象,尤其是快递、家政、建筑、制造等行业,企业常常是捧着工资招不到人。此外,基层和偏远地区亟需大量大学生人才,但大多数毕业生的眼睛仍盯着大中城市。可以说,不是就业市场缺少工作岗位,而是缺少适合大学生以及他们愿意干的岗位。大学生就业难,是一种结构性失业。
因此,“自我调适”是就业季的重要一课。选择社会需要的工作先干起来,不失为大学生破解就业难的一个好办法。问题是,一些大学生在就业上并不愿意降格以求,看不上也不想从事许多社会需要的岗位,也不想到需要他们的基层和偏远地区。同时,一些大学生确实也存在眼高手低现象,即便他们愿意选择技工等工作,也会因动手能力弱或缺少相关职业技能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一个是观念,一个是技能,成为困扰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两大障碍。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说,就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是天大的事,没有一个人就业,一个家庭就毫无生气。如果大学生毕业就失业,那就没有希望。对大学生来说,即便从家庭考虑,也应该调整好心态,先就业再择业,在工作岗位不断锤炼才干、提高自身能力。毕竟,大多数家庭为了孩子上大学已经付出了许多,有的早已不堪重负,亟需大学生就业来养活自己反哺父母。避免“毕业就失业”,必须先调整好心态。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其实,职业不仅没有贵贱之分,也不能阻止大学生不懈前进的步伐。扎根基层或者从事一项看起来不那么光鲜的工作,反而更能为大学生的成才加分。同为北大毕业生的陆步轩和陈生,选择杀猪为职业,最终因把猪肉卖出了北大水平而创业成功。至于那些扎根基层成为农民致富带头人的大学生村官,在平凡岗位收获不平凡成就,更是不胜枚举。拓宽就业视野,才能赢得更多机遇。
当然,调整好就业心态的同时,大学生还需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以及沟通、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当然应该越早越好,但毕业求职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部分,本身也是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利用这一难得契机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也有利于个体的成长与进步。从人的一生来说,这也是完成校园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