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零散模糊的记忆,还原跌宕起伏的人生 他们为失智老人撰写“生命故事书”
2018-03-19 07:42: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张源源  
1
听新闻
 
志愿者采访老人,了解生命故事。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你所遗忘的人生,我来讲述。”昨天,玄武区仙鹤门附近一家养老机构里,一名失智老人收到“忆路同行”志愿者为他“独家定制”的精美生命故事书。老人翻开书,看着自己年轻时的照片,露出了孩子般的开心笑容。这是“忆路同行”团队所做的第20本生命故事书。近50名年轻志愿者花费1年半时间,探访、追寻、讲述失智老人的人生故事,向这些平凡的生命致敬。

  一本生命故事书,一份成长与梦想的缩影

  翻开精美的生命故事书,里面详细讲述了主人公的人生故事,从出生到成长,到人生中最璀璨夺目的建功立业时光,再到每一位老人的梦想。书是十六开大小,硬皮,确保反复翻看不易损坏,字号在一稿又一稿的比较中不断增大。故事书图文并茂,根据老人和家属的需求进行着相应的个性化更改。

  这是一本本“独家定制”的生命故事书,主人公最大的93岁,最小的年过七旬,都是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失智老人。随着病情不断发展,他们的记忆将越来越零散、模糊,并可能消失。“忆路同行”团队要做的,就是趁着还可以将老人们的记忆片段拼凑完整时,将他们的生命故事记录下来。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李晨晨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她与同学王珏、单沈、许旭磊在2016年9月启动的,如今校内已有近50名志愿者参与,完成实体书20本,未来还将给更多失智老人量身定制。

  探访、追寻、记录,年轻志愿者的赤子之心

  志愿者们大多学习与社会工作有关的专业,决定实施生命故事书计划后,他们从校内外获得了指导老师与实习基地的支持,也列出了详细的时间表和计划书,然而,这个过程比想象中的困难许多。

  李晨晨曾探访过一位76岁的老人,从体检结果看,这位老人的身体相对健康,精神状况也不错,但进入深入访谈后,李晨晨却惊讶地发现,老人的记忆已经完全模糊,连自己有几个孩子都说不清楚。后续检查显示,这位老人虽然身体状况较好,但阿尔茨海默病已经发展至中期,她的控制力、判断力、表达力等都受到了很大影响,访谈计划只能被迫中止。

  在项目刚开始面向社会征集参与者时,提出报名意向的家属有100多人,志愿者们上门与老人沟通了解情况后,最终可以开展的只剩下20%左右。

  筛选过后,更难的访谈阶段开始了。

  志愿者单沈说,因为担心带着纸笔记录会引起老人反感,他们每次访谈都会录音,访谈结束后再回来整理。时间最长的一次,他跟受访老人谈了整整3个小时,回来整理录音又花了2天时间。

  为做一本故事书,这样的访谈至少要进行七八次,有的老人则要上门十几次。

  访谈中,志愿者带着专业和尊重,渐渐走进老人们的记忆世界,还原出一幕幕跌宕起伏的人生。

  穿越时空,致敬将被遗忘的瑰丽人生

  对出生在1990年代、远离战火的大学生志愿者而言,参与生命故事书的制作也是一个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的契机。

  杨爷爷是一名军人,一直贴身带着一张自己的军装照,小小的单人照片被塑料袋小心包好,每天都会拿出来反复看。哪怕是洗澡换衣服时,第一件事就是把照片拿出来放进干净衣服口袋。那是他进部队拍的第一张军装照,就这么陪伴了他大半生。

  老人聊天时说的最多的就是自己是名军人,每一个来访谈的志愿者小伙子,都曾经被杨爷爷拉着手说:“你是一个男子汉,一定要保家卫国……”

  虽然已经患病,记忆逐渐飘散,杨爷爷依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军人,这一点深深打动着所有志愿者。杨爷爷故事书的扉页上,志愿者们为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一顶军帽,一身戎装,顶的是责任,穿的是庄严。”

  志愿者王珏告诉记者,老人们反复讲述的,往往是人生中记忆最深刻、最辉煌的阶段,他们虽然因病忘记了人生中很多事情,但关于责任、关于奋斗、关于困难时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依然停留在记忆深处,让年轻后辈肃然起敬。本报记者 张源源

标签:志愿者;老人;生命故事;受访者;采访;故事书;访谈;人生;定制;探访
责任编辑: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