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南京通过省住建厅中国人居环境奖复查
城市品质十年大幅提升获省专家组充分肯定
2018-01-10 09:32: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原标题:南京通过省住建厅中国人居环境奖复查

鼓楼广场孔雀绿雕

滨江风光带燕子矶段

高压电塔拆除现场

玄武大道

丁家庄保障房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中国人居环境奖复查工作部署,前不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中国人居环境奖复查工作组,对南京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进行现场复查。

  中国人居环境奖由住建部于2000年设立,是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工作组重点考察了南京市的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社会和谐、资源节约以及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整治、综合管廊、装配式建筑建设等方面的实地情况,对我市2008年获奖以来坚持民生导向、不断提升城市特色品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

  A 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

  市建委建设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08年,我市喜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殊荣。十年来,南京高度重视这项荣誉,积极维护创建成果,主动对标国家赋予的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全面加快建设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影响力强的特大城市、国际化程度高的历史文化名城、幸福感强的宜居宜业城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开展了大量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十年来,南京城乡面貌和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高。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十年来,我市不断优化城市空间,高起点、高标准完成总体规划、片区保护、生态修复、城市绿地、郊野公园等多项专项规划的修编和制定,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贯彻城市建设最新要求,扎实推进江北新区、南部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启动丁家庄、江心洲片区共9.3平方公里范围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全面推动装配式建筑、让城市绿色节能。

  综合管廊建设方面,作为江苏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南京已在江北新区、南部新城、河西南部以及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等多个地区建成综合管廊约20公里。管廊内可容纳电力、通讯、给水、中水、热力、燃气、污水、雨水、真空垃圾等管线。管廊大多位于人行道、绿化带下方,如果需要进行扩容、维修,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进料口进入操作,可以避免重复开挖路面。需要地铁、隧道等地下施工时,只要避开管廊通道即可,不用担心水管、燃气管被挖破这种现象。而且传统直埋式的管线使用寿命只有10—20年,地下综合管廊设计使用年限要求达到100年,把这些管线放入其中,不仅降低损坏率,增加寿命,而且内部都会有监控设备,出现问题可及时维修。

  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中部核心区域5平方公里是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片区。生态科技岛试点建设紧扣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的控制指标,采用大、中、小系统海绵城市理念,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四个方面,全力打造适合全岛特色的海绵系统。在“大雨不内涝、小雨不积水、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基础上,实现景观全面提升、营造亲水式都市景观生活方式。

  装配式建筑发展方面,日前,南京入选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近年来,南京在推动装配式建筑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今年八月,市政府出台《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划定了区域。近几个月来,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势头较好,政府各项激励政策落实到位、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目前全市已有60个项目采用装配式施工。

  B 环境整治改善城市容貌

  十年来,南京大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提升城市特色品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近几年来,南京推进“市政、杆线、绿化、交通、市容、立面”六位一体整治,实现地上地下、地面立面、里子面子全方位提升,先后完成81条道路综合整治。2017年,按照精细化建设管理要求,我市进一步提升标准和品质,以北京东路、太平南路、玄武大道为代表的一批主次干道空间全面净化,架空管线全面下地,各类杆件归并减量,平均减杆率达34%,路面平整通畅,立面焕然一新,整治效果十分明显。

  在北京东路,并杆后,600多根杆件减至200多根,保留的路灯杆上还预留了节假日悬挂灯笼、道旗的穿孔。在地面下,每一段道路下方都埋设了9—15孔的强电、16—20孔的弱电,以及2×8孔的综合管线,平均每一米的道路下埋设有50米长的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地下管沟犹如立交桥,交错重叠四五层。太平南路上原有杆件376根,其中路灯190根,其他交通信号灯、分道牌、指路牌、人行灯、辅助灯、公安监控等杆件186根。通过杆件整合,保留217根,减少了159根,减少率为42%。

  在近日召开的精细化建设管理总结会上,市建委总工程师龚成林介绍,去年在道路建设上,玄武大道、北京东路等22条主次干道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按期完成,道路病害得到有效解决,人行道、交通设施整治一新,市民普遍反映车好开了、路好走了、景更美了。此外,还完成573条背街小巷整治,完成太平南路等13条道路沿街建筑立面整治。结合黑臭河道整治和两侧拆违,我市还完成内秦淮河北段、明御河等24条河道沿河环境整治。去年,全市新建41个游园绿地,改造240个老旧小区,环境脏乱差、设施残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交通秩序方面,全市完成233个公交站亭(牌)的改造,新建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408个。城市亮化得到提升,完成玄武湖、河西滨江示范段等15项亮化提升工程,初步形成城市夜景照明骨架。还高标准新建改建了645座公共厕所,提高女性厕位比例,完善无障碍设施,城市建设越来越人性化。

  C 交通升级 提升城市承载力

  近年来,京沪高铁、宁杭城际、宁安城际铁路建成运营,南京“一环两跨八线”的铁路格局基本形成;南京南站综合客运枢纽投运,两大枢纽南北呼应;溧马高速、机场高速扩建等高速公路及绕城公路城市化改造快速推进,干线公路基本形成“双环跨江”布局形态;南京地铁三号线、四号线、S3号线等相继建成投运,目前城市轨道运行里程达258公里,跃居全国前列;长江四桥、纬三路隧道相继建成,公路过江通道形成“四桥两隧”格局;城西干道、纬一路、模范西路、纬七路东进等快速路改造有序完成,“井字加外环”的快速路网基本成型。与此同时,“经六纬十”主干路网不断完善,支路网络不断加密,一批道路堵点逐步打通,“公交优先”战略、交通智能化大力推进,城市交通环境不断优化,综合枢纽地位不断巩固提升。2016年,全市城区道路长度已逾8000公里,公共交通出行率达40%。

  目前,地铁五号线、七号线、一号线北延等线路纷纷开工,根据南京“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市将建设15条地铁线路;前不久,浦仪公路西段、和燕路过江通道工程开工,建成后市民又将多一条过江通道,江北交通压力也可得到有效缓解。

  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是2017年市政府重点建设工程,该工程建成后,主城将形成完整的“井”字形快速路网结构,对提升城北片区交通环境、加强主城与江北新城的联系、促进沿线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D 人文绿都 让市民赏心悦目

  按照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要求,我市大力推进城市公园、游园绿地、精品绿雕、景观小品等新建、改造工作,城市绿地系统更加完善,绿化品质更加优越。52公里滨江风光带实现贯通,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公里环紫金山、明城墙等沿线绿道全面建成,100个主城游园绿地、200条林荫道新增到位,居民休闲环境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近45%,建成区绿地率近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34平方米。

  2017年,城市绿化综合整治充分考虑民生需求,以鼓楼广场为中心,选取汉中门广场、胜利广场、迈皋桥广场等人流密集的市民广场进行集中提升;同时向周边道路延伸,打造七纵九横城市主要干道全线100个道路节点花境;对明城墙部分段落、梦都大街滨河绿地周边郁蔽的植物实施更新、疏密、修剪、整形,打通景观视廊;在城市重要节点建设9处绿雕景观;结合商业区、公厕、高架等公共设施建设立体绿化、垂直绿化示范项目。绿化园林部门将组织专业队伍对各区整治成果进行严格验收,对各区的后期管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将整治效果长期保持下去。

  下一步,省住建厅对南京在规划引领、城市建设、水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绿色建筑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指出南京市要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两聚一高”战略定位,以更高的标准和更实的举措,继续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不断打造“强富美高”新南京,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标签:
责编:江仲惠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