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物】普法“故事王”,唱笑打闹36年
走南闯北8000场 30万人次接受教育
普法“故事王”,唱笑打闹36年
他是说书人。前21年说历史,面对的是书场中的听众;后36年说法律,听众变为校内外的孩子。前21年说书,一个月赚的比国家干部还多,后36年一分钱不赚还倒贴。36年来,他的普法足迹遍布南京、扬州、盐城等地的1000多个村居、500多个厂矿企业、1500多所中小学校,先后为青少年学生义务讲课8000多场,受教育学生达30万人次。他就是淮安市南闸镇泾河村村民潘恒球,30多年坚持义务普法的“故事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潘恒球18岁出师后,走南闯北赶场说书成为他生活的全部。凭借着出色的技艺,他成了淮扬一带响当当的说书先生。“那时国家干部收入不过三十几块钱一个月,我一天就有两三块钱!” 年纪轻轻的潘恒球过上很多人羡慕的生活,没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天,他遇到改变后半辈子的事。
那天,他乘车去江都说书,车上遇到警察带着两个少年,得知这两孩子因赌博而偷窃,走上犯罪之路。花季少年锒铛入狱,让潘恒球唏嘘之余,一个念头开始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能不能用说书教育下一代 ?”他打算用自己擅长的说书方式,把法律知识讲给学生们听。当他踌躇满志去学校推荐自己时,却频频吃“闭门羹”,有的学校以为他搞推销,有的说“没时间安排”,有的说“你讲法律学生能听懂吗”。有个学校他前后跑了六趟。潘恒球告诉他们:“我讲法律是讲故事,以案说法。全校不行,你就弄一个班,弄一个人,让我试试,也不收费,你觉得不行我就不来了。”
终于有学校松了口。南闸小学退休教师范广友至今还记得潘恒球的“第一次”:全校六七百名学生一起听他讲,一个多小时下来,注意力很集中,反响非常好,老师也觉得新奇——跟我们以往的教育课大不一样!
当头炮一响,潘恒球追学校变成学校追他,最关键的原因是,他的普法课在不少孩子身上看到效果。对于没有任何授课经验的潘恒球来说,这实属不易。“如何让学生在笑声中得到教育?我下了很多功夫:从报纸杂志上找法律案例,动脑筋改编成小故事,然后对着镜子练,一个小故事起码练二十多次,要有说、唱、哭、笑、打、闹,这样才能抓住学生。”他说。
潘恒球讲课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在妻子张玉花眼中,他是个自讨苦吃的“傻老头”。由于讲课不收一分钱,原先靠潘恒球说书生活的一家人断了经济来源。她说:“他不说书,家里收入就靠几亩田,两个孩子读书都成问题。一开始我不理解,但有一次我听他在一所中学讲课,他坐台上,千把号人洗耳恭听,下了课学生都围着他,我这才发现原来老头这么威风,觉得很骄傲。从那以后我就理解他了,不但理解,我还重新操起缝纫的手艺,贴补家用,支持他。”
除了自己吃苦受累,潘恒球还要面对外人的风言风语。有人说:“他天天出去,收入一定很可观,不然怎么会这么吃辛受苦?”更有甚者说:“他对家庭不负责任,就喜欢在外面混。”但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潘恒球始终没有动摇,“只要还有学生愿意听,我就会一直讲下去”。
为让普法之路越走越宽,潘恒球不断进行新的尝试。长达16万字的《潘恒球普法故事选编》去年付印,已被列入淮安区“六五”普法重点读物并向淮安市中小学生免费赠阅。遇到不懂的法律条文,他去法院、检察院、司法局请教专家,他自编法制小故事60多万字,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婚姻法》等多部法律法规。
记者 蔡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