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援疆情暖“万山之州”
原标题:江苏援疆情暖“万山之州”
中国江苏网讯 北京时间12月3日上午9点,天色朦胧,东方未晓。全国著名血液病专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教授,已带领医生们开始例行查房。他仔细询问患者病情,一一叮嘱注意事项。这里,是地处帕米尔高原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中国最后送走晚霞的“西极”,也是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的“落脚处”。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克州,强烈感受到许多像吴德沛一样的江苏人,与克州人民结下深情厚谊。
江苏与克州相隔万里,但是江南与南疆在项目、技术、产业等方面同频共振,携手向前。“我们把助力克州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援疆工作的首要任务,探索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千方百计开辟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新途径,推动援疆工作重心从输血向造血倾斜、从支援向合作拓展。”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克州党委副书记关永健说。通讯员 陈仁云 扬子晚报记者 赵岑
“组团式”医疗,让牧民欣逢“江南名医”
地处南疆的克州,山地面积占95%,被称为“万山之州”。这是全国唯一以柯尔克孜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属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江苏对口支援的3个县市均是国家级贫困县。
“做好对口援疆各项工作,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担当。”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克州党委副书记关永健说,推动江苏援疆工作成果在克州落地生根,让这里的百姓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先进的医疗,是全体援疆干部努力的方向。今年江苏前指共安排援疆项目70个、资金4.9亿元,克州各族老百姓已从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江苏医生真是‘亚克西’!”12月3日,记者来到克州人民医院,看见做完手术不久的阿依扎达高兴地向医生们竖起大拇指。今年18岁的阿依扎达是柯尔克孜族姑娘,高二学生,因心脏房间隔缺损经常头晕头疼,得到江苏医生精心治疗后正迅速康复。
克州的农牧民长期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生活,心脏病在当地高发,加之相关医疗技术人员稀缺,很多患者无奈前往乌鲁木齐等外地大医院就诊,费用高、人也特别受折腾。江苏省医疗援疆“润心计划”解决了这一难题,患者花费不大就能接受手术治疗。
“江苏以‘组团式’医疗援疆的形式,从8个省属医院选派40多名优秀医疗人才来到克州医院,针对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和文化等领域进行全方位提升。”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克州人民医院院长丁强告诉记者,今年医院已接诊患者2.02万人次,实施手术1505台次,开展临床技术新项目33项,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江南名医”的优质服务。
43岁的卡德尔江·木沙是一位柯尔克孜族医生、土生土长的克州人。作为一名心脏外科大夫,卡德尔江说,“润心计划”堪称他技术成长的“里程碑”。在江苏援疆医生的指导和协作下,卡德尔江主持完成了两例心脏病手术,信心大增,对今后独立开展手术颇有裨益。
“医疗‘组团式’援疆不仅要给当地患者看病,更重要的是培养当地医疗卫生人才。”丁强说,留下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克州百姓才能持久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造血式”教育援疆,培育发展内生动力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走进由昆山市援建的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便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一教室少数民族面孔的孩子,普通话讲得字正腔圆。
这是江苏在克州不断推进双语师资培训的成果。在江苏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的南疆第一所双语师资培训学校,记者看到,来自全州各地的教师正在明亮的教室里接受汉语培训。松他克乡园艺场小学老师吐尔昆·沙依提说,经过集中培训,自己的汉语听力、发音及阅读水平提高了很多,“回去再教给孩子们”。教育部新疆双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克州双语教育普及率已达86%,超过全疆平均水平。
在乌恰县黑孜苇乡小学,记者看到,蓝天白云之下,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正在操场上快乐地奔跑。该校党支部书记努尔提依甫说,常州援疆前方工作组投资1000万元,修建了学生宿舍、食堂、篮球场等教学配套设施,保障适龄儿童都能入学。
扶贫先扶智,江苏把教育援疆放在优先位置。“通过累计投入4亿多元,江苏在克州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双语幼儿园、中小学校和双语师资培训学校、职业学校。”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社长、克州教育局副局长沈本领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江苏在开展援建工程项目的同时,更注重“造血式”智力援疆,激发当地发展内生动力。
为实现克州高等教育“零”的突破,江苏14所高职院校联合对口帮扶克州职业技术学校,支持创建“克州江苏职业技术学院”。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具有柯尔克孜民族特色的职业技术学院。来自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丁莉东担纲克州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暖心式”民生工程,助牧民过上幸福生活
顶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记者来到乌恰县黑孜苇乡也克铁热克村的牧民安置房探访。
远远望去,一排排黄墙红瓦的房屋,映着白雪格外明丽。走到一家门前,轻轻掀开门帘,一股暖气扑面而来。外面冰天雪地,屋里温暖如春。
习惯了游牧生活的古丽娜尔·阿依萨,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像城里人一样住进这么漂亮舒适的房子。“我们推出‘富民安居’工程,牧民只需掏很少的资金,就可搬进82平方米的新房。”常州援疆前方工作组组长、乌恰县委副书记李文涛告诉记者。
乌恰县地处天山山脉与昆仑山脉交汇处,上游水库流下来的水,经过煤层带和戈壁滩,到此已成“黑水”“泥水”。水质不过关,肾结石、胆结石等地方病多发。
“乌恰县水厂建设因此被列为江苏援建的重要民生工程。”来自江苏的水利专家、克州水利局副局长夏方坤告诉记者,通过抓紧实施,短短一年,就让3.5万居民喝上了干净的“放心水”,改变了乌恰县城长期饮水不足、饮水质量得不到保障的状况。
如今的帕米尔高原上,无论是偏居一隅的山区村落,还是隐于绿洲的静谧小城,江苏援疆资金帮扶的民生项目随处可见。
“滴灌式”精准帮扶,戈壁滩上长出新产业
从州府阿图什市到州辖阿合奇县,全程300公里,在江南,只是两三个钟头就能轻松搞定的路程,然而,12月6日,记者驱车从阿图什市前往阿合奇采访,穿大漠、跨戈壁、翻雪山,足足走了5个多小时。
当翻过最后一个“达坂”(山口),忽然看见前方崇山峻岭间的河谷地带,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城市,那就是阿合奇县城,是无锡市倾力援建十年的对口县。
2007年,江苏尚未对口援建克州,无锡却已受党中央委托,与阿合奇县牵手联姻,开启“三年十项行动计划”,一直延续到今天。
“十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投入资金4亿元,实施援建项目160余个,涵盖经济、文化、卫生、教育、基础建设等诸多方面。”无锡援疆前方工作组组长、阿合奇县委副书记吴伟君介绍说,阿合奇这个过去“九山半水半分地”的国家级贫困边境县,如今发展的新脉搏不断增强,幸福新元素日益凸显。
走在阿合奇的母亲河托什干河畔,记者被一丛丛坠着金黄果实的树木吸引住目光。“这就是我们企业所需的原料沙棘果。”新疆金之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强告诉记者,在阿合奇无锡轻工业园的帮助下,企业联合江南大学开发出沙棘原浆、饮料、茶叶等10多个新产品,带动沙棘种植面积超过8万亩,当地500农户年均收入增加5000余元,小小沙棘果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黄金粒”。
“融入式”深化合作,激活脱贫的“造血细胞”
初冬,帕米尔高原上已是天寒地冻。来自阿图什市松他克乡买谢提村、阿孜汗村的178家贫困户,却迎来了格外温暖的时刻: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连心券”扶贫政策兑现会正在举行,现场为他们发放奖励资金100万元。
阿孜汗村村民阿吉木·吐尔地在兑现会上,领到了3150元的无花果“连心券”补贴。阿吉木笑着说:“我家种了一亩无花果,今年遇到了坏天气,无花果质量受到了影响,市场行情不大好,江苏援疆干部积极为我们联系销路,还发放‘连心券’补贴,让我们很有信心。明年我要继续种无花果,争取收入再高一些。”
“为激活当地的‘造血细胞’,我们聚焦为贫困户建档立卡,移植江苏开展‘科技创新券’的经验和做法,探索推行‘连心券’扶贫新模式,支持引导贫困户早日脱贫。”昆山援疆前方工作组组长、阿图什市委副书记沈立新介绍说,通过“连心券”,让贫困户、经纪人、企业、村等建立起有机联系,支持引导贫困户发展生产,提高收益。
“立体式”人才架构不断补齐发展短板
在克州交通局,记者巧遇江苏省宁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新春,他是今年9月份才来克州“柔性援疆”的。“当组织找我谈话要我去支援克州交通建设,我当时担心自己年龄偏大,到高原地区工作身体能否适应,但是听说克州现在非常缺少交通方面的技术干部,后来也没多犹豫,就来了。”朱新春告诉记者,来克州3个月,他已跑遍了三县一市在建的全部交通项目,心里有了底。
现在已担任克州交通局副局长的朱新春,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克州实际,草拟了公路项目建设管理、设计变更、质量检测、安全生产、竣工验收等一系列管理实施办法,为克州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了制度参考。
像朱新春这样的“新克州人”,还有很多。
为架构更加丰富立体的人才体系,江苏对口支援克州指挥部积极向高层次人才抛出“橄榄枝”。
克州人民医院“励建安院士工作站”隆重揭牌,这是江苏省实施人才援疆工程在克州建立的第一个院士工作站。励建安是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其院士工作站将推动克州康复医学科建设、技术能力、人才储备以及服务效益等方面不断进步。
王超、邓铭江两位院士是水利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他们领衔的“双院士工作站”也在克州挂牌成立,将在克州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建设等工作中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除了“引进来”,江苏对口支援克州指挥部还积极组织克州人才“走出去”,输送“帕米尔3123人才培育计划”的教师们赴江苏开展集中学习培训,使他们受益匪浅。
“来克州援疆,我们就是克州人。”江苏援克前指干部人才组副组长沈本领说:“今年1月2日深夜我们抵达克州,大雪没膝,克州领导班子就站在深雪中等我们,当时我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我们只有用勤奋工作和优异成绩,才能回报克州父老乡亲的期盼和信任!”
三年援疆,离家万里,无法孝敬父母、照顾妻儿,采访中,记者常常看到援疆干部们谈及家人时眼里浮现的泪光,但是正如他们自己所言,“三年援疆人,一生援疆情”,舍小家为大家,看到边疆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这份付出,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