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记忆正成为世界记忆 ——华侨华人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原标题: 南京记忆正成为世界记忆 ——华侨华人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本报通讯员 林雨楠 本报记者 董家训摄
见到荷兰广东华商总会会长钟麟昌时,他正在海牙新闻中心准备公祭。
钟麟昌说,对公祭日活动,大家都很支持,一些侨领为能参加,取消了几个月前做的日程安排。“中国人有事,自己的事就要先放一放。”
12月13日,是日本侵略者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80周年,是中国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当天,全球范围内433个华侨华人社团参与公祭,形式包括图片展、追思会和座谈会,直接参与者超过万人。
同胞同心
钟麟昌祖籍广东,在南美洲的苏里南出生,4岁去香港、16岁转赴荷兰,现在以会计咨询为业。今年11月初,他去南京,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今年是80周年,应该在一个像样的地方,就选了这个(海牙)新闻中心。这个地方是海牙市中心,隔壁就是议会,是办正式活动的严肃地方。”
公祭,12日下午2时开始。虽然是星期二,也有近200人参加:献花圈、读祭文、向遇难同胞默哀,新闻中心大屏幕播放图片和影像……
谈及日本右翼势力绝口否认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事实,钟麟昌说:“(侵华日军暴行)证据那么多,怎么可以不承认?公祭就是要纪念同胞、让更多人知道真相,这很重要!”
在澳大利亚城市悉尼、墨尔本和珀斯等地,几十家华侨华人团体连日举办多项活动,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献花”的微信和“烛光祭·祈福世界和平”的图片在华人社区朋友圈刷了屏。
延续记忆
黄埔军校澳大利亚联谊会会长陈蔚东说,他曾与一名研究东亚史的澳大利亚学者交流日本侵华史,不料对方对南京大屠杀一无所知。“我推荐那名学者阅读美籍华人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读完这本书后,他对日军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感到震惊。”
陈蔚东说,在澳大利亚,人们记得8000多名澳大利亚军人被日军俘获后遭折磨致死,因而痛恨日本军国主义。只是,澳大利亚民众对亚洲二战史、特别是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历史知之甚少,学校教材涉及中国抗日战争的描述所占篇幅极少。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城市洛杉矶附近,美国国会众议员赵美心10日参加一场公祭,既悼念80年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也缅怀76年前12月7日美国珍珠港事件遇难者。
赵美心去过南京,到访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回忆自己当时的感受,她告诉新华社记者:“牢记历史才能防止悲剧重演。”
按照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副总领事代双明的说法,在侨界不懈努力下,“南京大屠杀逐渐为美国社会和民众所熟知;南京记忆正在成为中美记忆、世界记忆”。
告慰逝者
在加州北部城市旧金山,包括《南京大屠杀》一书已故作者张纯如的父亲张绍进和母亲张盈盈,500多名华裔、韩裔、菲律宾裔、非洲裔和欧洲裔人士聚集在中华文化中心,参加一场名为“南京祭”的活动。
“从1997年开始,我们一直举办(南京祭),从来没有间断。不管风雨,无论人多人少,我们都一直举办。”南京大屠杀索赔联盟主席张蓝真介绍,“我们邀请很多政界的朋友,一些有名、有社会影响的人士,我们都尽量邀请……让他们知道这段历史。”
张蓝真感慨:“20年前,我们只有一小群人聚在一起纪念这段伤痛的历史,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场运动。”
美国独立制片人亚当·乔纳斯·霍罗威茨在“南京祭”活动场合播放由他制作的一部纪录片,以日军发动侵略战争、制造南京大屠杀为内容。霍罗威茨说,他希望借助影片告慰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世界没有忘记你们!”
新华社专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