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响起,数百万市民肃立默哀
地点:各交通窗口

海事执法人员在长江江面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默哀。 本报通讯员 赵赟 本报记者 徐琦摄
10:01,随着凄厉的警报声响彻古城南京,火车机车、轮渡也同时拉响汽笛。从车站到码头、机场,原先行色匆匆的人们纷纷驻足默哀,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祈求世界和平。
上午9点半,在南京火车站候车大厅里,不少旅客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平许愿墙”前写下和平寄语:“愿世界和平”“愿祖国繁荣昌盛”“愿历史不再重演”……75岁的上海乘客任奶奶说,她的舅爷爷就是80年前从南京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家中多人惨遭屠戮。
10点01分,“呜呜,呜……”南京站所有火车头拉响了汽笛声。时空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所有工作人员和旅客起身肃立,低头默哀。默哀仪式后,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党支部书记黄吉莉说:“警报和汽笛声警示和激励着我们,从自身做起,不忘国耻,砥砺奋进!”
上午10点,记者从浦口码头登上渡轮。船内广播提示大家,船将停驶1分钟,为遇难同胞举行哀悼仪式。紧接着,凄厉的汽笛响起,喧嚣的船舱内顿时安静下来,人们纷纷肃立低头。67岁的田必清老先生是湖南人,小时候母亲就跟他讲过日军在湖南烧杀劫掠的暴行,看着轮船上挂着“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致哀”的黑色横幅,他激动地说,今天的国家强大了,没人能欺负我们了,但是年轻人更有责任记住这段历史,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10点01分,禄口机场航站楼内,所有工作人员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旅客们也停下脚步,肃立默哀。在候机大厅里的大屏幕上看到一幕幕侵华日军犯下的暴行和罪证,乘客刘女士捂住嘴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声:“不管是在书上,还是在纪念馆,这些画面曾经看到过多次,但每一次看到还是会想哭。这段历史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痛,但我们会化悲痛为力量,让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