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全智能红绿灯上岗对路口车辆的排队、车速等进行秒级实时监测 首批在河西大街投用
对路口车辆的排队、车速等进行秒级实时监测,首批在河西大街投用
全智能红绿灯上岗,可据车流量调时间
很多驾驶人或许遇到过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种是信号灯明明显示绿灯,可是面前的路口已经严重拥堵,如果继续行驶车辆将堵住路口影响另一个方向的通行;如果绿灯不向前行驶,不明真相的后方车辆又在不停鸣笛催促,左右为难。第二种情况是,路口有的方向车排队等候现象严重,而另一个方向车流却寥寥无几,但是绿灯时间却是一样的,导致绿灯长时间空放极大影响路口交通效率。但随着南京河西首批全智能红绿灯正式上岗,这些情况将发生变化。
红绿灯3.0时代到来 该技术在国内首次运用
与第一代人工手动操作的红绿灯和第二代按照预先设置模式自动运行的红绿灯相比,可以自己根据路况信息及时调整交通信号的第三代红绿灯已经出现在了我们面前。这套全智能红绿灯全称叫“多元交通信息感知信号智能控制系统”,相比传统信号灯这套系统新增了多个路口监测传感器和运算处理器,可以对路口车辆的排队、通行、车距、车速进行秒级实时监测。值得注意的是,这套信号监测传感器与以往的单点监测不同,而是对路口渠化段全区域进行监测,将数据类型由单一的排队长度或交通流量信息扩大到了检测范围内所有交通流特征参数,将数据分析由绿灯放行末端或红灯末端扩大至整个周期实施比对。在全国而言,该技术运用在实际信号控制中尚属首次。
平峰时段路口信号空放基本消除
首批上岗全智能红绿灯的河西大街泰山路、河西大街黄山路2处路口,为河西区域主要通道之一。原先的信号设置将2处路口分别归属为泰山路绿波带、黄山路绿波带,泰山路路口交通信号的循环周期高峰为144秒、平峰为124秒、夜间87秒,而黄山路路口交通信号的循环周期日间为124秒、夜间为94秒。根据路口监测数据表明,路口进行全智能化运行以后,交通非饱和时间段内每一个信号周期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优化调整率为100%。这说明这套信号灯在全智能控制模式下在平峰时段减少空放空待,高峰时段减轻路段排队方面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
例如,在13:00-15:00的平峰时段内,信号灯在常规周期循环模式下,河西大街泰山路路口交通量6362辆,路口存在较为明显的空放现象,其中南北直行平均空放14秒、南北左转平均空放22秒、东西直行平均空放13秒、东西左转平均空放12秒;在执行全智能控制模式后,路口交通量6629辆,提高4.19%。同时,由于全智能控制模式是根据交通流信息数据实时优化信号绿灯长度,在流量较小时,适当缩减放行时间,因此各方向基本消除空放现象,从而提高了路口整体通行效能。
高峰时段交通效率得到提升
在7:00-9:00的早高峰时段内,平均每个工作日信号灯运行51个周期,所有周期均根据交通流检测数据进行调整优化,优化调整率为100%。其中低于原周期长度的有18个,占优化调整次数的35.29%,主要集中于7:40前的时段;高于原周期长度的有33个,占优化调整的64.71%。在7:00-9:00的高峰时段内,未执行全智能控制模式时,河西大街泰山路路口交通量9543辆;执行全智能控制模式后,路口交通量9885辆,提高了3.58%。同时,高峰时段内路口各方向车辆排队积压现象也有所缓解。路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所有车道排队总长度从1651米,下降到1260米,下降幅度达到23.68%。同时这套系统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还能接收到相邻路口的信号控制策略信息、来车的数量、速度,经过系统分析之后做出信号协同匹配。
随着全智能红绿灯的上岗,南京街头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路口用上这套全新的智能控制系统,我们的交通出行体验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讯员 宁交轩
南京晨报记者 姚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