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首届乡土人才大赛亮绝活
江苏首届乡土人才大赛亮绝活
拇指大的核桃雕了一部《西游记》
什么床八百万都舍不得卖?多大的核桃才能雕出《西游记》?10月9日,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总决赛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江苏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黄莉新主持大赛开幕式,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宣布开幕。核雕、彩扎、剪纸等多项传统技艺技能同时开赛,380名乡土人才现场亮绝活。你好奇的问题,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徐红艳 徐岑 项凤华/文 赵杰/摄
木雕高手大比拼 夫妻俩同台竞技
10月9日上午8点半,木雕、剪纸、面塑等项目准时开赛。选手们全情投入,在一旁观赛的观众们也不敢大声说话,生怕打扰到他们。
相较于剪纸、农民画、泥塑等比赛现场的安静,在木雕项目赛场,“砰砰砰”的敲打声此起彼伏。走近看,选手们正使用敲锤等工具,认真地在木板上敲敲打打。有观众笑称,“这里干的是体力活。”不少选手的额头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木雕项目裁判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忠林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此次雕刻的主题是豹子,有3种形态的豹子,选手们抽签选择。虽然都是刻豹子,选手们的风格有“精细派”的,也有“豪放派”的。记者注意到,30位参赛选手中只有一位女选手。只见她先用铅笔勾勒出豹子形状,再用黑笔描摹,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才用敲胚刀一点点挖出木屑。
“决赛只有一位女选手高爱华入围,她的技艺确实很好。”陈忠林告诉记者,男女选手风格不一样,男选手在雕刻时动作比较粗犷,女选手则比较细腻,细节处理很好。他还向记者透露,高爱华的丈夫刘承林也进入了决赛。
选手在木雕比赛中
拇指大的核桃带你看《西游记》
一边是高手比拼,另一边是大师作品展。在核雕展区,一枚大拇指大小的核桃前,人头攒动。这枚核桃可不一般,透过放大镜,观众们能饱览《西游记》中的精彩。腾云驾雾的孙悟空、形态各异的神仙鬼怪……记者凑近看,一下子就认出了三打白骨精的情节。
为了雕好这件《西游记》,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60岁的许忠英花了一年多时间。“我没有打草稿,想到什么雕什么,上面具体多少人物我也没数过。”许忠英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为了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她特意又读了《西游记》。
许忠英展出的另一件作品《核舟》也让人惊奇。小小一块核桃上,竟有三层船舱,共38个人物。
“我做核雕创作44年,先后出了100多件作品。”许忠英表示,她一直坚持手工雕,还带了不少徒弟,希望能传承这项传统技艺技能。“可别小看这核桃,现在已经走上国际大舞台了。上个月我去法国展出,外国人看了直夸震撼。”对于此次技能大赛,许忠英称赞道:这里搭建了一个传统手艺人的公益展示平台。
一张床雕了八年 八百万都不卖
核雕的精巧让人惊艳,木雕展区一张直径2.8米的莲花床,同样引来大批观众。这张床的床身、床头柜都是圆形,上面有大量的莲花、莲子、荷叶,美不胜收。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刘志贤前后花了八年时间才“磨”好。
刘志贤是红木雕刻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的创作理念是以莲寓意“天、地、人”合一。设计采用极简的方式,用最简洁的线条雕刻莲花。值得一提的是,这么大的一张床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全部是卯榫结构。
这样精巧的设计,吸引了许多收藏家和买家的关注。刘志贤透露,此前曾有人出七八百万元要买,但被他婉拒了。“我辛辛苦苦做了八年,以后要放在家里收藏,不打算卖。”
刺绣也能“玩”3D效果 比画更逼真
干瘦的脸庞上爬满纵横沟壑的皱纹……没想到油画作品《父亲》的刺绣版本如此惟妙惟肖。在绣美人间(刺绣)展区,苏绣、扬州仿古绣、常州乱针绣、南通彩锦绣、无锡精微绣等44件经典作品一同展出,让观众们大饱眼福。有人感慨,像是来到了画展。
“苏绣绣出来的是国画效果,乱针绣法则结合了素描、油画等西洋画,比较注重色彩表现,有立体效果。”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狄静介绍,针法多种多样,人物头发、脸庞、衣物等部分的针法都不同。乱针绣在人物刺绣上有天然优势,以针代笔,以线代色来表现逼真感。
刺绣作品《父亲》
两万人口的小镇有绣娘八千 苏绣成支柱产业
这些乡土人才技艺,很多已经成为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传承人姚建萍介绍,在她的家乡镇湖,苏绣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像我们这样一个两万人口的小镇,有八千绣娘,其中还有一大批高级职称的技艺人才。到去年,我们的销售总额已经突破12亿人民币,苏绣成为富民的产业。”
姚建萍表示,现在江苏对乡土人才的重视、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是她以前不敢想的。“苏绣不仅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手工艺,而且已经成为一门创业创新发展的朝阳产业。”她表示,苏绣也作为国礼被送到了多个国家。
她也指出,目前乡土人才的发展还有不足。“传承人才队伍短缺、创新不足,如何才能吸引90后年轻人加入手工艺行业,让他们坐得下、钻得精,这些都是问题。”而此次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的举行,给了她信心。姚建萍说,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扎根在乡土上的传统技能技艺,一定会迎来新的春天。
让乡土人才“香”起来
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苏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有剪(刻)纸、面(泥)塑、农民画、木工、紫砂陶制作等20个项目。同步举办的还有江苏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师经典作品展、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师互动展演、中国江苏乡土人才发展研讨会等活动。
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委员、人社部原副部长杨志明表示,开发乡土人才有利于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破解农村留不住人才的难题。“开发乡土人才潜力无穷,要让勤劳智慧的乡土人才香起来、让精工细作的苏作品牌亮起来、让倍加努力的江苏工匠富起来。”
黄莉新在会上表示,当前江苏正处于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时期。“实现美好蓝图离不开广大乡土人才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发展草根经济的金种子,也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羊。”
对此,江苏将建立乡土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让乡土人才“香”起来。
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将对决赛各项目获奖选手授予“江苏传统技艺技能大师”荣誉称号,破格晋升相应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同时,对决赛各项目一等奖的选手颁发冠军奖杯,经现场考察合格,德艺双馨的一等奖优秀选手直接参评“江苏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