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风吟赏一曲“新锡剧” 省市党报记者眼中的“无锡转型”
“贯彻‘强富美高’,落实‘两聚一高’,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落到‘强市’和‘富民’上。”“制造强则工业强,工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则无锡强。”“既有产业的不断发展,又有优美的生态环境。”……走进“十三五”,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频频点题产业强市、绿色发展。
晨雾中的无锡山水风景宜人 常州日报 陈暐摄
“四化”引领,无锡产业更强、更新、更轻
锡人爱梅,尊其为市花。当万物冬藏,梅凌寒而开。近年来,实体经济寒意逼人,百年工商名城无锡何以“破冰”?
“我们坚定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始终把产业强市作为‘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产业强市的重点工作。”无锡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市里出台《关于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一步一步把产业强市引向深入,加快重振无锡产业雄风。
一块铝锭进入生产线,10秒钟后出来已是轮毂成品。无锡戴卡轮毂3.5万平方米的智能车间里,机器人和自动流水线通过软件连接完成生产、质检,年人均产量从4300多只跃升为1万多只,工人数量从800多减到约300;天安智联深耕车联网领域,用户数已达300万,今年销售额超3亿元,排国内前三;神威太湖之光超算投用2年多,计算能力连续3次蝉联世界第一。
“这几年,无锡自主创新和产业层次全面提升,‘智造’城市雏形初现。”无锡经信委综合处处长陈学龙说。
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苏州日报 倪黎祥摄
制造业迈入高端——
双良重工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央空调制造基地,其转型服务型制造的创新模式被选入哈佛商学院教材,全国唯一;透平叶片和世界航空巨头签下长期订单。
全市装备制造业拥有国字号检测、实验、技术中心20家,年均研制新产品600多项,全行业2/3以上产品达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80%以上产品实现升级换代。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物联网产业有上市企业24家,新三板挂牌54家,去年营收2045亿元,连续5年增幅超20%;新能源产业全球领先,新材料产业去年前三季产值885.4亿元,增长13.6%;生物医药产业去年前三季产值378.58亿元,同比增幅10.31%;集成电路、光伏、环保装备制造产值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智能化、信息化和互联网助企业飞得更轻——
传统纺织企业江苏阳光集团利用大数据,产出私人定制服装版型仅需50秒。去年,544家企业被列为两化融合、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示范及试点企业,39家企业车间被评为省示范智能车间。
今年1-6月,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增速均创2012年来新高,后者首列苏南第一;2016年以来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25家,为历史最高,多为“智能”企业,新增数全省第一;16项主要经济指标,7个增速高于全省平均,11个增速在省内排位前移。
无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轮毂供应国内多家大型汽车企业。常州日报 陈暐摄
政策暖风,产业扶持更准、更广、更贴心
今年上半年,无锡新批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额增长177%,在谈和签约的超10亿元项目33个,总投资超2700亿元,为历年最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实施两年以来,这样的理念已成共识:政府甘当“店小二”,企业一心谋发展。
调研“点穴”,政策引领更准——
“十三五”期间,无锡累计安排总额不低于200亿元的现代产业发展基金,其中市本级累计安排80亿,聚焦支持“四化”发展;政策执行力度大,去年全市累计兑现扶持资金48.77亿元,资金执行力超过90%。
今年政策进一步优化,扩大范围降低门槛,让更多企业领到“红包”。7月7日,市行政审批局成立,约70项行政权力事项由一枚印章审批。
全域发力,“撬动”资本支持更广——
“基金融资,还补贴了总价的5%,我们感到,不是企业凭一己之力在寻求突破。”今年5月,无锡新田鼎力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数字化机床,惠山区政府智能制造产业基金给予扶持,老总顾建新感慨万千。无锡设立多种形式的基金,2016年,150亿规模的政府股权投资母基金成立。各区各部门也相继发力,千亿级的产业资金池为实体经济护航助力。
一手扶持,一手降本,帮扶更贴心——
发布“降成本”32条意见,去年为实体经济降本200亿元,今年还要再降200亿元。
“项目签约后,政府提供一揽子服务。”无锡戴卡总经理戴润说,新车间搬入惠山工业转型集中区,从开工到投产仅用8个月,创造了行业最快速度。
助 “资”更助“智”。科研院所、智能装备企业、政府部门组成产学研政联盟,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太湖人才计划”向全球发出“求贤令”。
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人将事业投向这座城市。“物质上的扶持是一方面,政府鲜明的产业政策,等于给企业吃了定心丸。”江苏腾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继锁说,公司是国内旋转接头行业的龙头企业,许多城市向他伸出橄榄枝,他坚定地留在无锡,就是看中近年来逐渐向好的政策环境。
绿色发展,“太湖明珠”民更富、路更畅、天更蓝
锡水泯泯草木生。无锡境内,三分丘陵三分水,水,是无锡的生命线。“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太湖。”在2016、2017全国两会上,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多次提到生态保护特别是太湖治理。今年7月召开的城市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会议,无锡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实施“三增三改三提升”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见》,提出加快转变城乡发展方式、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塑造城乡特色风貌、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创新城乡管理体制,努力打造具有山水特质、湖湾特色、滨江特点的长三角现代化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生态宜人、内涵品质跃升的美丽城乡新家园。目前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8%,被评为内地宜居城市第一名,获得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称号。
保护生态,首要的就是转变产业结构。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成为共识。7月27日,记者来到太湖边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这里曾是轧钢厂,因高污染而被关停。“最多时有4个剧同时开拍。”产业园总经理施娟说,“上半年上交税收2.5亿元,比过去轧钢厂最红火的时候一年缴的税都多。”
来自无锡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16年,无锡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5:47.2:51.3,新兴产业产值增长8.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全省第一;每平方公里GDP产值达1.99亿元,全省居首。
无锡华莱坞 南京日报 冯芃摄
铁腕治理,还民碧水蓝天。
“以前看见芦村河要绕道走,经过去年的整治,不仅不黑臭了,河里还种上了鸢尾、芦苇,岸边还有垂柳。”许炳初是住在梁溪区芦村河边许湾里的一位老住户,对于河道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深有感触。
去年3月,无锡掀起第二次“治太高潮”,全市5635条河道(段)由党政领导担任河长,这一模式在今年全国两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和161条重点河道水质持续改善,太湖连续10年实现安全度夏。“无锡蓝”频频出现,今年PM2.5平均浓度比去年下降了12.4%,去年市区优良天数达到了245天。
今年6月,中国社科院和经济日报公布的2016年中国宜居城市排名中,无锡夺得内地第一,比2015年提升8位。
无锡市住建局副局长周锡良说,“目前,无锡正在打造1小时通勤圈,地铁1号线延伸线、3号线、4号线以及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无锡段正在建设中,市域轨道S1和S2也已规划,力争成为长三角现代化、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
无锡蠡湖风光 南京日报 冯芃摄
走在无锡的街头,你会有穿越时光的错觉:南长街上,粉墙黛瓦青石板,大红灯笼里烟雨氤氲;蠡湖湖畔,光影璀璨迷离,现代化的无锡大剧院飞翼水面。可以思古,可以激昂。古老与现代、快速与宁静、创新且坚守、高速发展与生态文明,在这座山水名城交相辉映。
一曲“新锡剧”,听到心安之。
常州日报记者 芮伟芬 执笔
星期三 2017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