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社会大观 > 正文

0

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 江苏通信管理局一直在行动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08-25 07:21:00

  高校反诈骗宣传

  防骗宣传走进社区

  “你涉嫌洗黑钱”“恭喜你中奖了”“你有一件快递已经派送三次无人签收”……近年来,这类利用信息通讯渠道实施诈骗犯罪的行为十分突出,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已成为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害。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统一部署,结合江苏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省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相关要求,从2015年11月起,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牵头全省通信行业积极投身到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专项行动中,突出重点,技管结合,压实责任,不断推动我省防范打击工作向纵深发展。据公安部门反馈,今年上半年,我省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犯罪形势继续向好,相关诈骗案件立案数、损失数分别同比下降25.7%、16%,破案数、抓获人犯数分别同比上升44.9%、26.2%。

  电话实名登记

  突出“技防+人防”

  电话实名登记是源头治理通讯信息诈骗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江苏省通信管理局不断加大实名制监管力度,督促企业从严落实主体责任,并与省公安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切实扎好反诈骗的第一道篱笆。2016年底,我省全面完成未实名老用户身份信息补登记工作,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率达到100%。

  今年以来,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继续保持实名制监管高压态势,要求企业不断完善技防加人防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固防线。目前,省内所有实体营销网点已配备二代身份证识别仪、现场拍照等实名核验硬件设备,网络营销网点部署在线视频实人认证平台,实现了与公安机关身份信息库的联网核验和人证一致性比对,确保新入网用户从严审查登记;强化电信企业委托代理渠道管理,牵头制定黑名单管理制度,违规情节严重的代理渠道实行省内全行业禁入,形成对行业害群之马的管控合力;同时,指导企业建立存量异常用户的风险管控体系,与各地反诈中心保持紧密联系,对一证多卡、通信行为异常以及行业卡用户加强监测,今年以来及时发现并依法处理高危号码共计15.7万个。

  整治重点业务

  严格把控“五道关”

  整治400业务、语音专线等重点电信业务是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专项行动的关键一环。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坚持问题导向,从业务接入、落地核验、专线鉴权、号码传送、外呼监控等“五道关”入手,全面、细致开展相关治理工作。

  今年上半年,全省对存量重点电信业务开展了数轮起底式清理排查工作,对虚假登记、用途不符、资质不符、使用异常的一律依法取缔,已整改重点业务各类问题17个,关停“400”766个、语音专线171个、呼叫中心22个,并与8743个重点电信业务用户重新签署合同;对新用户从严加强入网审核和管理,做到人员审核留痕、用户承诺留痕、设备配置留痕,确保新用户入网关键环节缺一不可;在整治网络改号问题方面,已全面实现语音专线主叫100%鉴权,全网关闭违规呼叫转移和主叫隐藏号码,整改各类不规范号码18957个。

  筑牢智能防火墙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2016年11月,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牵头各基础电信企业建设上线“江苏省诈骗电话智能全网拦截系统”,在全省构筑了一道“智能防火墙”,对打往我省的诈骗电话进行实时拦截。该系统持续发挥作用,今年上半年已拦截境内外各类诈骗电话730余万次。随着“智能防火墙”上线,我省电话诈骗案件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据公安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利用电话诈骗的案件同比下降48.9%,案值下降41.3%。

  今年初,公安机关反馈,我省出现了假冒国际漫游号码这类新的诈骗技术,并呈现持续高发态势。江苏省通信管理局不等不靠,积极发挥系统“智能拦截”优势,组织各企业开展针对性软件升级,在三个月内实现了虚假联通国际漫游手机号码的实时真伪判别,仅高考期间就拦截了此类虚假号码119万余次,有效阻断了违法分子对我省用户的电话诈骗攻击。

  防骗知识宣传

  一起get新技能

  让老百姓炼就一双“火眼金星”是防范诈骗的最后一道防线。江苏省通信管理局高度重视防骗知识的普及工作,组织各企业在全省范围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帮助老百姓get防骗新技能。

  今年上半年,在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督促指导下,全省已受理诈骗、骚扰相关投、申诉和咨询共9292起,向老百姓发放《通讯信息诈骗防范指南》《防诈骗小秘籍》等宣传资料59万多份,发送防骗公益短信1.7亿多条,提供电话标记免费提醒服务405万余人,在各类媒体发布相关防骗宣传报道120余次。

  防范通讯信息诈骗问答小课堂

  1、开展一系列防范打击手段后,是不是今后就接不到诈骗电话和短信了?

  目前,尽管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形势仍较严峻。一方面,这类诈骗窝点通常设在国外,诈骗分子通过国际电话线路或互联网线路呼叫国内受害人,一旦诈骗成功就迅速通过网络银行转移赃款,之后销声匿迹。由于查证环节多,存在跨国抓捕管辖问题,赃款较难追回,本身打击难度大;另一方面,诈骗犯罪手段也日趋专业化、智能化,网络诈骗突出、攻防对抗突出、用户的信息保护问题突出,互联网社交应用日益成为诈骗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将长期处于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

  2、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有何小诀窍?

  日常生活中泄露个人信息的机会其实很多,比如购房、购物、报名、旅游、住宿等,诈骗分子通过“地下产业链”窃取或购买此类信息后,对号入座,因此我们要提高警惕,从自身做起保护好个人信息免遭泄露。比如,网上投递简历时认准专业招聘网站及正规公司;各类考试报名、营业厅银行业务办理、工作应聘面试等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可在复印件上做好签注“仅提供XX申请办理XX,复印无效”;及时删除手机里的身份证照片等。

  3、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 不泄露验证码。

  * 不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

  * 不轻易下载和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

  * 不轻易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 不轻易连接或使用来历不明的WIFI网络服务。

  * 安装手机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

  4、遭遇诈骗后,该怎么办?

  被骗后,一定要以最快速度报警(可拨打报警电话110,或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公安机关和银行机构的要求,及时提供准确、详实的信息,争取在诈骗分子取走钱款前启动涉案账户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措施,尽量减少或挽回经济损失。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