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社会大观 > 正文

0

高温下的坚守!南京法医“飙哥”解读亡灵之声的“尸语者”

来源:交汇点   作者:季宇轩   2017-07-25 20:02:00
 
张飚

  人物简介

  张飚,男,48岁,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法医系,1993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法医检验室主任,主任法医师,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刑事技术特长专家。被授予“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多次立功受奖。

  2012年,法医秦明一部描写法医工作的小说《尸语者》一经出版就圈粉无数,书中那个被网友们质疑凭啥“全知全能”的“飙哥”,原型就是南京市公安局的法医张飚。小说属于文学艺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但要说飚哥凭什么“全知全能”呢?

  时间:2017年7月25日上午

  地点: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解剖楼

  气温:41℃

  “慢一点,搭把手把尸体从运尸车上送入解剖房!”25日临近中午,一具水中溺亡的尸体被送到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解剖楼。记者看到忙碌一上午的张飚马上换上了解剖服开始解剖分析死因。

  张飚向记者介绍到,这两天交通事故、水中溺亡等非正常死亡的事件多发,加之气温太高尸体腐败的速度变快,半天时间尸体就会出现高度腐败等情况。解剖房里虽然加装了空调,但是记者感到阵阵刺鼻的尸臭还是令人窒息。也许是过于专注,也许是早已习惯,张飚和同事们对房间里的味道习以为常,认真地下刀、记录,没有一丝犹豫。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解剖、分析张飚得出初步结论,死者在水中溺亡,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此时记者看到张飚的解剖服、警服早已被汗水浸的透湿。

  “其实这个还好啦,最热的是出现场!”张飚说。“这两天室外现场的温度有的都能到四、五十度,你在现场不能快速处理尸体,散发的尸臭周围的群众都受不了的。”

  采访中,张飚的同事们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眼中的这个“飚哥”。

  意外事件还是伤害案件?

  他用事实揭露嫌疑人谎言

  张飚在专业内部算得上一员“福将”,每当指挥督办案件的领导赶到命案现场,一问今天法医是谁值班,如果答是张飚,领导就会说:“哦,好,我看这案子能破。”其实能不能破案,靠的真的不是福星高照。从沾满脑浆的衣服上找到肇事车的油漆碎片,在蒸笼般的高温现场里找到嫌疑人刮在保险箱破口上的汗毛,对着放大的照片用毛玻璃纸拓印损伤对着格子数数计算面积,对张飚来说都是不值一提的家常便饭,一副近视眼镜架在鼻梁上,不停地推上去、拨下来,只为能看得再细一些。

  2012年8月,南京江宁的周某在家中受伤,为准确判断周某的脑出血是因为自己撞墙还是遭受暴力打击,张飚坚持一定要在成千上万条脑血管中确定究竟是哪一条的什么部位破裂出血,从而分析成伤机制,他克服重重困难,制作上百张切片,终于在右侧椎动脉上找到了已经开始修复愈合的破裂口。结合死者体表的损伤特点,以及现场勘查未能发现墙面撞击痕迹的反馈,张飚判断周某是被暴力打击头面部致死,揭穿了凶手编造的“周某撞墙自尽”的谎言。

  某年早晨,生鸭加工场的女主人徐某因背部刀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调查中死者丈夫林某和其他四名在场的工人都清晰的叙述了徐的受伤过程:由于加工场地面湿滑,徐某工作时滑倒,身边的丈夫林某上前搀扶时,手执的宰杀刀不慎将徐的背部刺伤,这似乎是一起意外事件。但职业的敏锐性使张飚觉得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果然,通过尸体解剖检验张飚发现,虽然死者上衣以及体表都只有一个破口,但创口下竟然有两个创道,分别刺入左胸和脊柱,这显然是一个连续刺击两次的攻击行为。在案件侦破指挥部,张飚向办案人员详细介绍了人手的休息位、功能位的不同手位,特别是人手在准备搏斗、抓物时会屈曲各关节调整手位以利攻击,而应对跌倒、承接较大物体时,会不由自主地略微张开手掌调整手位以利防护,显然林某在搀扶徐某时,人手功能的规律提示了他很难将手执的尖刀刺入死者背部,更何况还是连续刺击两次。准确的损伤形态剖析和专业的判断,迅速揭露了林某和在场其他人员的谎言。使这起故意伤害致死案件迅速破获。

  不仅解决本地的案件,张飚还多次受公安部、省公安厅指派参加全国、全省有影响的重大案件的检验鉴定工作,发挥技术优势解决法医病理、人类学检验中的难题。从现场到实验室、从大体到镜下、从宏观到微观,贯穿始终的细致,才是张飚不断克敌制胜的法宝。

  废弃鱼塘内发现尸块,

  他用髌骨快速明确受害人性别、年龄

  在普通刑警的行列里,作为一名技术专家,张飚已经可算是学富五车了,在审阅年轻同志的鉴定文书的时候,他能轻易说出某个理论出现在哪本书的哪个章节中,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良好的学风,努力钻研业务,推进专业工作发展。他曾在多个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他参与的公安部《中国汉族人髌骨性别差异和年龄变化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解决了分尸、爆炸、灾难性事故等人体仅存游离下肢骨的性别、年龄推断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公安部科学技术奖和省厅科技强警奖。

  2017年3月28日,省内某市一废弃的鱼塘内发现有人体上、下肢共9块高度腐败的尸块,经当地初步判断,为一男性。尸块中未发现颅骨、胸骨、耻骨等法医人类学中常用的推断年龄的骨骼,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当地公安机关法医想到了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张飚是利用髌骨推断性别、年龄的专家,于是向他请求支援,在指导当地技术人员进行一系列检查处理后,通过计算推断尸体的年龄约60岁,据此,当地公安机关迅速明确了死者身份,使案件在两天内得以快速侦破。

  2013年3月,南京市公安局成立了以张飚名字命名并领衔,由法医、DNA检验等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以法医检验技术、服务侦查办案、实验室管理和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张飚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为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工作成绩得到了兄弟省市的肯定。先后在专业内建立和完善了工作制度十余项,首创了警务平台与DNA系统对接,开展了生物检材深度挖掘等工作,提升了法医技术的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成员所在的实验室在省内率先开展国家实验室认可和全国公安机关重点司法鉴定专业实验室创建工作,建立了质量控制体系和相关工作程序,法医、DNA共九类十六项能力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两个实验室均被评定为全国公安机关重点司法鉴定专业实验室,进一步提升了执法公信力。

  道是无情却有情,

  他化悲痛为力量

  张飚干法医这一行二十多年,不同于大家想象中那种“从小立志当法医,不喜欢和活人打交道,为人冷淡,天生就是当法医的材料,对死亡着迷异于常人”的剧本,张飚学医只是替父亲实现儿时的愿望,学法医是因为服从专业调剂,不过从“救死扶伤”忽然跳转到“洗冤破案”并没有特别的失落和不适。

  张飚会做饭,还种了一阳台的花花草草,喜欢谭校长和齐秦,自己唱得也不错。张飚有个女儿,小时候会从外面捡回流浪的小动物,不同于其他爸爸的严正权威,张飚会带着女儿一起把小猫小狗养大,帮助女儿学会照顾动物并同时也学会照顾自己。因为夫妻俩工作都忙,女儿小时候也经常被爸爸带到单位,但她从来不敢去解剖室,就只能一个人在办公室写作业等他忙完回来。

  因为父母年迈,张飚把父母从老家接来南京。虽然作为一个警察,值班加班很多,父母的生活基本上依然是由身患多种恶性肿瘤的老两口自理,但他们都觉着彼此安心。不过这样的日子也并没有持续很久。母亲因恶性肿瘤复发去世,同事们才知道两个月来,他一直都白天工作,晚上到医院照顾忙到深夜。2017年6月22日、23日两天,在连夜完成江宁分尸案件勘验检验和法院出庭作证任务后,他匆匆赶回家看望老父亲,但父亲却在次日不幸离世。虽然张飚工作中一直在和死亡打交道,但是半年内亲历两位老人相继故去依然是久难忘怀的哀伤经历,他用几天时间仔细打理好父母的身后事,收拾了心情重新回归工作。他面对着冰冷的死亡,保持着温暖入世的平常心;怀揣着对世道人心的敬畏,守护着公平正义的天平。

  张飚作为刑警中的特殊一员,不同于其他刑警的热血勇猛,工作要求他理智冷静;不同于其他刑警的豪气万千,专业要求他踏实客观;但是他的身上依然有着一代又一代刑警一脉相承的那股精气神,那就是对刑警事业的热爱,他把这份热爱,具象为每一次深入的思考、每一次细致的勘查、每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推敲和每一次向填补既往空白发起的冲锋。他以他特有的方式,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强大力量中的一员,共同守护我们的中国梦。

  交汇点记者 季宇轩 通讯员 宁公宣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