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鄙视链”寻觅幸福之痛
户口、房子、学历甚至属相,都被明码标价以供筛选——
“相亲鄙视链”,寻觅幸福之痛
中国江苏网7月20日讯 这几天,一则“中国式相亲鄙视链”在朋友圈刷屏。这份所谓“中国式相亲价目表”上,户口、房子、学历甚至属相都被分成三六九等,明码标价,“你属于哪一个阶层”的对照引发了新一轮婚恋观大讨论。物质PK爱情,孰轻孰重,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热点话题,记者就此在南京各大相亲角、相亲公司中作了一番调查。
“物”里看人:
男女比失衡,晚婚成趋势
这篇网络热文提到,在北京一公园的相亲角,众多手持子女个人资料的父母眼神炯炯、赤裸裸地谈条件——“没有户口?免谈!”“没有房子?拜拜!”“如果是本地人,轻度残疾也可以,但绝不能属羊!”
16日一大早,记者前往玄武湖公园里南京最大的一个相亲角进行探访。尽管暑热蒸腾,这里仍聚集很多充满期盼的父母。树上、伞上、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相亲牌,房子、车子、收入等条件明晃晃列出。他们所操心的子女,女性主要是80后,男性则有不少70后。物质条件是家长们首要关注点,其次是性格、外貌,他们热切搜寻,左挑右选,生怕错过一个优质对象。
“男生是一定要有房子的,总不能结婚以后住女孩家里吧。”南京本地的张女士说。“学历本科,身高至少165厘米。”吴阿姨对未来儿媳的要求还包括 “不能比我儿子大,不要女博士……”
相亲角里女性相亲牌占据绝大多数,男女比例明显失衡。据婚恋公司东方红娘的董事长熊勇介绍,其会员男女比是1:10,六成男性集中在30至45周岁,八成左右女性集中在25至35周岁。不少女方家长要求“门当户对”,或者“房当户对”。
记者从民政部门查阅到数据:2014年南京人初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0.1岁,其中男方平均30.1岁,女方平均30.2岁;2015年初婚平均年龄为30.4岁,男方30.4岁,女方30.5岁;2016年继续上升到31.6岁,男方31.5岁,女方31.7岁。这几年,总体上南京的姑娘比小伙结婚更晚。
南京建邺区婚姻登记处一位负责人认为,婚姻通常被视为两个家庭的大事,其间往往受到对物质条件的过度筛选、功利主义心态等因素影响,“这么多年办理结婚离婚,还是要奉劝一句——就算筹码都对、条件都合,也不一定能找到幸福”。
代际差异:
80后90后取向各不同
目前相亲主力军是80后,一些90后也已步入晚婚阵营。相亲角里,陈阿姨的“相亲牌”前一直有人围观,还在读研的儿子最大资本是年轻,她希望找一位1995年出生的姑娘。相亲市场的激烈竞争,让不少90后的父母也开始焦虑起来。
在熊勇看来,与不少80后为相亲焦头烂额不同,90后人群在婚姻选择上普遍有更大自由。一方面,90后的父辈不少是社会中坚力量,已完成一定的财富积累,大大减轻了其自身负担;另一方面,社会整体包容度在提升,社会养老机制在完善,90后对于婚姻的依赖度进一步降低。
“坚决不相亲!其实父母聚在相亲角也是自娱自乐,对子女的掌控力有限。”今年刚毕业的研究生刘禹道出了很多90后的心声。
“我一般会去参加书友会、读书会。”1992年出生的女白领黄丹丹说,这些活动扩展了自己的社交渠道、有机会认识更多志趣相投的人。正是在读书会上,她结识了现在的男朋友。
一些相亲公司的负责人明显感觉到,90后与80后有着鲜明的代际差异:80后多沉浸在传统观念下,婚恋有着明显的物质基础倾向和家庭色彩;90后则更加自由自主,主张通过社交活动相知相识、擦出爱的火花。
公益牵线:
创新体验提升“爱的能力”
一张张相亲牌依次排列,年龄、职业、收入……传统“筛选式相亲”的功利让很多人心生抗拒。
探知市场需求,一些颇有特色的新型相亲服务陆续推出。去年5月,“幸福之家婚姻家庭服务中心”在南京市建邺区妇联挂牌成立,由政府购买服务,每月定期举办公益相亲会,为机关、高校、企业的单身青年牵线搭桥。“一场活动通常有200多人参加,现场就有牵手成功的,我们还会对之后的发展进行追踪。”建邺区妇联负责人说。
据“幸福之家”理事长介绍,他们还推出很多爱家、爱生活的延伸服务项目,包括美妆、厨艺、插花、理财等,在素质拓展过程中穿插相亲交友,创造机会让男女双方找到情投意合的对象,尽量减少传统“筛选式相亲”的筹码因素。
“其实,当下年轻人最需要提升的是‘爱的能力’和‘家的艺术’。”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金一虹认为,新生代更注重个人体验和感受,对于婚姻正从“不懂”向“不屑于懂”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诱惑因素的增多,让他们认为婚姻关系可以部分直接被社交、工作等取代。这些年轻人不会为家庭或集体利益牺牲自己,即便在父母压力下结婚,终究也不会迁就生活。
本报实习生 陆伟晶 张璇璇
本报记者 唐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