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爱心”乘高铁一路“绿灯”来南京 退休老工人4小时后换心成功
昨天上午,住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ICU病房里的心脏移植患者张先生,打开手机看到儿子发来的消息:“爸爸,您一定安心养好身体,有个好消息告诉您,您即将升级当爷爷啦!我们等着您康复回家。”张先生的眼眶湿润了。如果没有这份生命的礼物,如果没有江苏、山东两地医护人员的联袂精心救治,自己何来这份幸运能在不久的将来听到有新生命唤一声“爷爷”。
患者心功能不全,“心脏移植”是唯一救命方法
来自安庆的张先生今年55岁,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平时性格开朗,喜欢钓鱼,今年过完年后一直隐约感觉胸闷,起初并不当回事,直到2月26日夜里,张先生突然感觉胸口压榨性疼痛,家人将其送至当地医院就医,接受心脏B超检查后发现其患有严重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脏射血分数(EF)仅26%,(正常55%-65%),(EF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EF分数也越大)。此后,张先生一直备受无止尽的胸痛胸闷的折磨,更无法平卧,常常夜不能寐,枯坐到天亮。体重骤减,今年4月,张先生病情加重,后接受了冠脉造影检查发现他的冠脉多支血管全程弥漫性病变狭窄闭塞,姑息手术只能先予以放置一枚支架。放置支架后张先生的心脏功能还是越来越差,心功能也到了4级,EF仅20%左右(最严重的心功能级),张先生辗转咨询就诊了多家医院后均被告知心脏移植是活下去的唯一治疗方案。最后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邵永丰主任的安排下,他住进了病房开始等待心源。
从济南到南京,685公里的跨省爱心延续
6月21日下午,该院邵永丰主任得知山东济南有一个DCD捐献心脏供体,且配型刚好与重病中的张先生吻合。在与当地器官移植组织周密安排与对接后,一场“爱心接力”就此展开……
6月22日15:00 ,供体心脏由山东济南获取后,由当地120直接送至火车站,医生乘坐15:46高铁开往南京,晚上18:15列车准时到达,医生携带着装有供体心脏的白色转运箱在高铁工作站的安排下迅速出站,而此时该院的120救护车早早就在南京南站的VIP通道待命,当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倪步清医生和张俊杰医生接到心脏转运箱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江苏省人民医院。恰逢晚高峰,从火车站到医院的路程约20公里,交管部门和120指挥中心通力协作,为这颗“爱心”提供绿色通道,让平时至少45分钟的路程缩短了15分钟,这份生命的礼物顺利被送至该院手术室。
与此同时,邵永丰主任和其团队在手术室同时开始手术对接:17:40手术正式开胸开始, 18:46心脏停跳,医生将已广泛心室壁僵硬,搏动微弱的心脏摘除,19:10供体心脏植入张先生胸腔,19:50植入的心脏恢复正常跳动。
据记者了解,张先生是该院第35位成功开展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将于近期出院。张先生术后心脏EF值更由术前的20%上升到了61%,谈到自己此番的手术,张先生直言:他的这颗“心”凝聚了无数的善心、爱心和热心,他要带着这些“心”好好地康复,就是对所有人的最大感激。
“绿色通道”规定的出台,为器官的转运和手术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邵永丰主任介绍:“心脏是所有器官中保存时间最短的,超过6小时以上,移植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有移植失败的风险。这次手术非常成功!虽然我们在距离南京600多公里以外的山东取得“心源”,因为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开放和所有人员的通力配合,所以经过4个多小时,我们就将供体心脏移植到受体的体内,大大减少了心脏冷缺血时间,提高了手术和患者术后恢复的成功率。”同时他也呼吁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及普通老百姓都能重视器官捐献的重要性,并接受器官自愿捐献的理念。
专家提醒:心脏移植患者术后要定期复查心脏功能
据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ICU赵胜主任医师介绍,张先生接受手术后总体恢复很顺利。术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张先生,该科室ICU派出了精兵强将组成了特护团队,为其开展了连续一周的24小时监护医疗,帮助张先生顺利度过了急性排斥反应期,现在张先生还须度过2~4周的隔离期就可以出院了。
赵主任提醒,由于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必须长期服用抗免疫排斥药物,自身免疫反应受到抑制,所以更容易遭受各类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心脏移植术后更应加强自我保健意识:保持作息规律、心情畅快、戒烟限酒,同时要预防感冒、受伤、其他类感染和传染性疾病。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检查血常规、血清药物浓度以及肝、肾功能等,以便医生对患者移植后的情况有个整体、系统的了解,必要时对免疫抑制药物进行适当调整。
通讯员 董菊 陈晓晨 吴倪娜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孙苏静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