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帮骗子取款2万多元赚提成 16岁少年误入歧途
中国江苏网5月24日讯(记者 范晓林 通讯员 丁晓头)“我亲戚家开了一家汽车维修部,孩子回来后,我就让他去学手艺……”。面对来自江苏南京市高淳区检察院的两名检察官,这名孩子父亲黝黑的脸上,显露出坚定的表情。而坐在一旁的孩子母亲,红着眼眶,始终不言不语。这是十多天前,发生在福建漳平市检察院的一幕。记者今天获悉,一位16岁少年涉嫌一起电信诈骗案,已被南京高淳检方审查起诉。
从江苏到福建,相距近千公里,究竟是为了一个什么样的案件,把两地检察机关连结到了一起。这话,还是要从一起高淳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电信诈骗案说起。
那还是2016年11月,年满16周岁的小华接到一个电话,让他帮助取款。后经考虑,小华与对方约定了取款抽提成。次日,小华开始帮助取款。经查证,其中有一名受害人在被骗汇出2.3万余元后,由小华在半小时内相继取出。小华归案后,今年3月被公安机关移送高淳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该案系一起未成年人特别程序案件,对于此案诉与不诉,南京高淳检方未检部门慎之又慎。经与小华所在地的检察院、司法局联系了解,小华曾有盗窃、诈骗的前科,因当时不满16周岁而未处理,当地司法部门表示不宜接受其进行社区矫正;其父亲表示原来盗窃、诈骗后也对其进行了教育,但是管不住他,并且不清楚这次被关了是否能够给他警醒。面对这种情况,高淳区检察院本着教育、挽救的原则,决定开展实地社会调查,考查小华是否具有社区矫正、异地帮教等条件。
在漳平市检察院的全力协助下,案件承办检察官从当地公检法等部门了解到,在当地电信诈骗案中,许多诈骗团伙操纵和引诱未成年人误入歧途,如办一张银行卡多少钱,帮助取一笔钱按比例提成多少,凡此种种客观上导致了当地电信诈骗案的高发,这也正是小华前后涉嫌两起电信诈骗的起因所在。
再看看小华的家庭,全家5口人,家中除了爷爷外,还有个弟弟在上小学一年级,由母亲在家带着,主要收入来源靠其父在外务工,月收入3000元左右。
从综合表现看,小华曾参与电信诈骗活动,因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被处理,后又再次参与电信诈骗活动,还曾有盗窃行为,而其父母认为无法对小华管教,认为不具有监管条件。
检察官认为,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做出恰当的处理决定并不是全部内容,更重要的是如何给年少迷途的孩子指点迷津。而涉罪未成年人的司法教育并不都是一帆风顺,面对那些极度缺失家教、缺乏自律的孩子,温情司法不能奏效。该案无论诉与不诉,小华都将面临回归社会的问题。作为未成年人,虽然有社会各个方面的帮教力量介入,但父母是第一监护人,更要尽到监护人的责任,这样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 (文中人名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