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社会大观 > 正文

0

南京清河新寓有个任人取用的“爱心墙” 这里有合意东西可以免费拿走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刘娟   2017-04-27 06:58:00
 
爱心墙。
 
老少乐饭庄。

  早上8点多,清河新寓社区门口的长廊上就摆上了七八张2米长的长条桌,摆得整整齐齐的旧书、八成新的衣服,各种各样的二手小家电……堆满了桌子,不时有人到长条桌上来挑挑拣拣,几位大姐拿起桌上的衣服进行试穿,三五个手拎着菜篮子的大叔大婶翻起了旧书,人最多的是一个摆着笔墨纸砚的桌子,年轻的社区书法家在那里写了一幅又一幅毛笔字……这可不是低价售卖旧货的跳蚤市场,所有东西只要合意,都可以免费直接拿走,这是清河新寓社区爱心大放送春季活动的现场,也是他们做了13年“爱心园”活动一个小小的部分。

  爱心集市从几个旧电饭煲开始

  2004年,清河新寓社区的居民中,有1/3是购买商品房的本地居民,有1/3是拆迁安置户,还有1/3是城郊土地被征收的农民。农民的生活大多十分困难,有的家里还在用煤球炉烧饭,被有爱心的居民看到了,就找到了社区。他们拿出家里不用的电饭煲、微波炉委托社区送给农民使用。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居民给社区捐东西,有的搬一次家就捐一大包小电器旧书,还有的换季整理一次就捐三四包衣服,慢慢地,发展成有一个小仓库,半条街长的爱心集市。

  “爱心集市只是每年搞两次,平时居民通过我们社区捐助受捐的多了去了。我们有楼栋长搜集需求信息,有需要东西的居民也主动来社区寻求帮助。”社区的钟主任指着堆得满满的“爱心园”小仓库对记者说,社区居民早就习惯了这个捐助平台。

  身体不好的低保户王芳在孩子快上中学的时候就来社区打招呼“有家里孩子毕业了,不需要的校服一定留给我,全套校服600块呢!够孩子几个月饭钱了!”很快社区就找到一户有毕业生的家庭,打包了三四包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的校服、毛衣都送给了王芳。“有的人家不需要的婴儿床,不需要的童车,都直接通过我们社区找到了新主人。”

  老少乐饭庄迎来送往坚持了7年

  转眼到了11点钟,半条桌的旧书都被带走了,墙上挂的七八件棉袄羽绒服也找到了主人,写大字的张师傅写完了最后一张宣纸,社区的一个小房间飘出了诱人的饭香,82岁的袁大爷准时出现在了这个有着四张桌子的“老少乐”饭庄。

  “80岁以上的老人才能来这吃饭,一荤一素一饭一汤才5块钱,比外头快餐店好多了。我儿子都有了孙子,照顾孩子都忙得很,我已经在这吃了1年多了。”袁大爷是清河新寓社区小饭庄最近这一年的常客,这个做了7年的饭庄里,已经迎来送往了几十位老人。“2010年社区装修,刚好有个6平方米的小房间,想到不少子女在大厂、江宁工作的老人吃饭挺难的,就做了这么个小饭庄,平时对80岁老人开放,到了寒暑假的时候,还有不少孩子也来吃。”社区冯主任说,有很多老人在这吃三四年了,其中有对写书的老教授,住在世纪城,生活起居挺挑剔,连保姆都解雇了好几个。但是对小饭庄的手艺很满意。

  除了老少乐饭庄,爱心集市,清河新寓社区“爱心大放送”“礼包”里还有名人名家工作室、阳光宝贝社团、爱心社区网站……“我们社区的爱心园做了13年,每年都会多点新东西。”钟主任说,接下来,他们将扩大爱心墙规模,把居民捐助的衣服、手套、围巾、书包都挂出来, 将24小时开放,谁觉得需要,合意,就直接拿走。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刘娟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