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里藏着个残疾人文创基地
▲麻绳小包
▲布艺包
中山陵景区南广场的“汇爱坊”助残公益实体店。
中国江苏网4月7日讯 如果你在游览总统府或者中山陵时不经意看到这样的小店——汇爱坊,不妨停下脚步走进去看一下,这里的文创产品也许算不上精美,每一件却都很精心,它们都是由残疾人制作完成的。这些文创产品还有一个共同的美好的名字——二月兰,就像它们的制作者一样,平时默默无闻,盛开却异常灿烂。
汇爱坊被写入 “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
■相关新闻
南京市政府近日对外公布了《南京市“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多渠道扶持残疾人创业、辅助性就业和灵活就业。其中,记者注意到,规划指出要充分发挥汇爱坊南京助残公益实体店的辐射带动作用。
根据规划,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辅助性就业、灵活就业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和社会保险补贴,帮助安排经营场所、提供启动资金支持。探索建立残疾人创业基金和创业孵化机制,对有发展前景的创业孵化、培训、实训基地和残疾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扶持残疾人就近就便就业,市、区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按不低于10%的比例优先安排适合岗位要求的残疾人就业,卫生服务中心安排具有从事医疗按摩资格的盲人就业。
规划还提出支持残疾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振兴传统工艺、家庭手工业等项目。充分发挥汇爱坊南京助残公益实体店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黄欢
摄影报道
残联2015年创办“二月兰”,产品全由残疾人制作
每年春天,二月兰都会成为南京城里的一抹亮色,但很少有人知道,二月兰的花语是谦逊质朴、无私奉献。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约有51万残疾人,涉及五分之一的家庭。南京市残联在2015年创办了“二月兰”原创公益品牌,主要以江南布艺产品为主,品牌logo当时是由听力一级残疾人、江苏省自强模范、曾在天津美院中国画系进修的范瑜设计绘画。同年,南京首家助残公益实体店总统府汇爱坊开业,进驻的产品既有传统公益作品,也不乏时尚创意的现代作品,它们全部由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提供。
记者探访的南京市残疾人创业就业实训基地——中山陵汇爱坊助残公益实体店并不难找,就位于中山陵景区南广场一侧,共有两个门店。一个占地十余平方米,另一个占地近百平方米,这些场地均由中山陵景区无偿提供,装修费用则由南京市残联负责。
记者联系到了其中一家面积稍小的汇爱坊负责人鲁冰骁。在等待的间隙,记者参观了这家小而美的汇爱坊,穿着雨花石的书签,样式简单但制作考究的手工布艺包,还有时下颇为流行的毛毡笔记本,这些都是由残疾人设计或者加工的。店里的营业员也是一位身有残疾的阿姨,人十分和善,她并不追着进门的游客极力推荐产品,但是如果有客人询问商品的价格和特色,她总是不用看标签第一时间就能报上来。她告诉记者,这家小店目前连她在内有两个营业员,都是三级残疾。
放弃红酒生意开汇爱坊,合伙人父亲身残手巧做文创
据鲁冰骁介绍,这家汇爱坊去年3月15日试营运,5月15日正式开业,最初的货品来自6家残疾人长期托养机构,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供货的主要是3家机构,“浦口的太阳花,积善街区,还有珠江路的火凤凰助残中心。”鲁冰骁告诉记者,每家机构提供数十件产品,因为汇爱坊展陈面积有限,他们不得不经过一番纠结的筛选后进行售卖,“开业不到一年,前前后后有20多位残疾人给我们制作供货,现在还坚持在做的大概有10位。”
三十而立的鲁冰骁两年前还是一位红酒商人,如今却跟两个合伙人一起投身公益,做起了残疾人文创,这个转型让很多人惊讶不已。“我的一个合伙人也是我非常好的朋友,他的父亲是残疾人,但是手特别巧,做出来的东西之前就放在总统府的汇爱坊卖,反响很不错。正好我们看到中山陵汇爱坊招标,就参加了竞标,想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让他们辛苦制作出来的东西多一个地方展示和售卖。”他说。
在做公益的这条路上,鲁冰骁说虽然几乎赚不到什么钱,但他从来不觉得沮丧和孤单,除了两个合伙人,现在在汇爱坊裁缝铺里教残疾人缝纫的师傅也让他十分感动。“这个师傅40岁左右,之前做了25年的裁缝,从一个兴趣爱好变成一份事业,自己的店也开得不错,但他听到我们汇爱坊这个事儿就找到我们,说可以不要报酬教残疾人缝纫,现在还每天骑着小摩托往来于社区和店铺之间,给我们送货”。
纯手工布艺包正常人4个小时完成,残疾人师傅需要两天
记者注意到,在汇爱坊采访的1个小时里,走进来的顾客将近20位,购买的大概有三到四位。
鲁冰骁介绍,以店里几款主打产品来说,布艺包每个售价60元到70元,工艺复杂的90元,布艺本45元,毛毡本30元,麻绳小包49元,书签则是15元一个,“汇爱坊开在中山陵景区,所以生意好坏跟景区淡旺季也有关系,暑假、五一、十一或者周末的时候,人比较多,好的时候能卖两三千元。但平时人很少,有时可能一天也就小几百块钱的营业额。”鲁冰骁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去年暑假,一款布艺包最多一天卖出去89个,“那款包就是体现极简的设计,纯手工制作,像机器制作会出现拉线、缝纫不全的情况,但我们不存在。”鲁冰骁说当自己把这笔钱送到残疾人手中时,他们的快乐让自己那一刻觉得特别满足。
这几年,文创产品火了,但残疾人文创市场却没有那么乐观,“一般的文创产品从生产到加工再到后期运营,不需要太多顾忌,只要把它卖出去,只要产品本身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就可以了。但是残疾人文创产品如果赋予太多的文化底蕴反而是复杂的制作,而残疾人只能手把手地教,必须要选一些适合他们制作的产品才可以。”鲁冰骁说因为残疾人制作手工艺品比正常人更加耗时耗力,所以产品定价上也没有优势,“因为肢体或者体力的原因,他们不适合高强度的操作加工,一个布艺包正常人可能4个小时就能完成,他们需要两天,熟练的残疾人师傅也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制作。”
残疾人文创市场并不乐观,从中体会成长学会坚持
此前,南京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汇爱坊目前还没有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一方面因为来总统府、中山陵玩的大多是外地游客,他们并不清楚有这样一个公益店;另一方面目前汇爱坊手工艺品的种类不多,价格不低,所以很难跟市场上同类的手工艺品店竞争。他们目前也在和南京南站以及机场方面接触,未来希望能更多地在这样人流聚集处开店,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牌子。
由于销售量不大,所以鲁冰骁经营的这家汇爱坊眼下面临着产品供大于求的现实,当记者提出是否可以联系一些企业进行爱心助买时,他却微笑着摇摇头:“残疾人都是有傲骨的,认为他有自己的手艺和产品,不需要怜悯,他们希望你是真的喜欢他的东西认可他的东西来买,而不是纯粹因为同情。”
鲁冰骁说在自己与残疾人频繁打交道的这一年多里,他才开始逐渐了解这个群体,“他们生活简单,心灵也很简单,而且爱憎分明。如果你对他们表现出友善,他们真的会对你非常好”。让鲁冰骁印象深刻的一位残疾人大姐,他每次去那家托养机构谈完事情准备离开,这位大姐都会把他送到门口;还有一个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女孩,“没跟她接触过的人可能会觉得她的笑容有点怪,但在我看来真的很灿烂,她一直用这样淳朴羞涩的方式与人交流”。
“希望社会能更加关注残疾人,尊重他们的产品。他们虽然身体有残缺,但是做出来的产品没有残缺。”在这个大家都忙着挣钱的年代,鲁冰骁却说开汇爱坊这件事他会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