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养农家小院 城里老人下乡度晚年
中国江苏网4月7日讯 时下农村老人去城里养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可听说过城里老人住到乡下村民家养老的吗?在江宁区湖熟街道徐慕社区杨家村,就有这么一个“养老家”,村民把城里的老人接到自己家中来照顾,城里的老人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在乡下生活能够习惯吗?没想到却是其乐融融、有滋有味。
美丽乡村环境好 城里老人下乡养老
昨天,记者便来到了湖熟街道徐慕社区杨家村,今年45岁的童道云是村里第一个把城里老人接到自己家小楼来养老的村民,她正搀扶着一名老人坐在轮椅上,老人穿着整齐,身上也清清爽爽的,童道云一边与他闲聊,一边起身给他开电视。小楼外的院子里面特别布置过,不仅种了花,还摆了不少盆景、园艺,四周木栅栏围着,门口还有一方池塘,水质清澈,一派田园人家的风光。
城里来的老人姓盛,家住雨花台区,2012年得了脑中风,老伴早在几年前就去世了,由于生活不能自理,盛老长年住在医院,但昂贵的住院费令老人承受不起。2013年4月,童道云在省第二中医院做陪护时,了解到老人的遭遇后十分同情,就问老人愿不愿意跟她到乡下去生活,老人非常乐意。没想到这一住就是4年,“老人上了年纪,一点不能大意,走哪都得有人看护着。”与记者交谈中,童道云不时瞅瞅屋里的老人。邻居们都说,童道云比老人亲闺女都亲。
农户既能在家赚钱还能照顾家小
村民杨祥珍8年前在南京五台山峨嵋岭一户人家做保姆,照顾一对年迈的老年夫妇。2013年老爷子病故,对老太太打击很大。而这时杨祥珍家里有事便提出了辞职,要返回杨家村,老太太一下子没人照顾了,子女要给她另请个保姆,老人不肯,说祥珍照顾得好,已经离不开她。祥珍被老太太“粘”得没办法,便把老太太接到了自己家中。“我因为照顾得好,现在每月报酬高达6000元,比我老公挣得都多。”杨祥珍自豪地说。
没想到新型的“养老家”,为村民增收致富打开了一条新路径。徐慕社区党总支书记朱为国说,杨家村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产业匮乏,村民就业增收一直是个难题。把城里老人接到家,做些自己擅长的家务活,为老人提供日常照顾和亲情关怀,足不出户就能赚钱养家,既照顾了老人,也不耽误照顾自己家庭。时下农村多数村民盖起了楼房,年轻人进城务工,在城里买了房子,乡下不少房子闲置着,刚好可用来发展养老事业。
打造多元化的美丽乡村养老服务体系
朱为国介绍,“养老家”养老,亲情、责任心是第一位的,要把寄养老人当作自己家人才能照顾好。当然光有责任心还不够,村里农户申办“养老家”,还必须具备以下几项条件:首先要有宽敞舒适的住房和院子;其次,要有明确的养老意愿并有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的经验;第三,服务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据悉,目前杨家村有申办“养老家”意向的达118户,经过适老化改造已达到“养老家”标准条件的有二十多户,床位三十多张。
为了规范村里“养老家”的运行,社区专门制定了“乡村养老规范化管理手册”,就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规范、收费标准和满意度考核等作了明确规定。朱为国还表示,未来的杨家村,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区打造一个全国创新养老模式新典范,将居家式养老、寄家式养老和公寓租赁式养老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美丽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在经营模式上,实行村民+政府+企业的合作模式,将养老护理、健康养生、环境整治和服务标准融为一体,全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养老社区。通讯员 杨祥富 戴晶若 张娟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端木
杨家村环境优美。
“养老家”居住条件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