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社会民生 > 正文

0

“墓地围城”南京推进生态葬尴尬不小

来源:交汇点   作者:卢斌   2017-03-26 18:46:00

  交汇点讯 早在2007年,南京市就公开表示,南京经营性公墓用地最多可用10年。然而10年过去了,南京市公墓用地告急,有的墓园面临“闭园”的危险。近日, 交汇点记者调查发现,面对“墓地围城”,南京推进生态葬依然尴尬不小。

  告急

  南京多家公墓用地吃紧

  2007年南京市通过公开文件表示,南京此前规划的近3000亩经营性公墓用地,仅剩下1000亩左右,根据当时的公墓销售市场情况,这些公墓用地最多可用10年。然而10年过去了,如今南京市经营性公墓用地真的开始告急了。

  位于南京浦口的龙王山陵园可供墓葬用地告急,面临着“闭园”的危险。

  龙王山陵园是南京九大公墓陵园之一。之前每年平均入园安葬的人数在两三千人。尽管比起普觉寺陵园、雨花功德园这样的大园,龙王山陵园的规模不算太大,但由于墓葬用地本身就少,墓葬用地吃紧。

  据了解,目前南京两百多个公墓中,经营性公墓有18个,面临龙王山这样困境的不止一个,甚至是南京最大的公墓普觉寺陵园也面临墓葬用地紧张现状,“如果按目前墓穴状况发展下去,普觉寺陵园现有用地,不会超过2年。”南京市陵园管理中心主任张明跃说。

  现状

  推进生态葬依然尴尬不小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一个生态葬墓园宣传广告里的一句话,它在向客户诠释生命的真谛的同时,也传达着生态葬之自然美的精神理念。

  生态葬在百度词条里的解释是:人的遗体火化后,通过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具有环保、节能和成本低等特点,目前的主要方式有树葬、草坪葬、花葬、江葬等。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生态葬,尽管生态葬在中国古时就有先贤的表率,近年来又经政府的推动,但现实的情况,在南京却依然是一个尴尬状态。

  南京最早的生态葬可以追溯到1998年的树葬,其后也有陵园开辟出草坪葬、花坛葬,甚至现在的壁葬及江葬。生态葬推行20多年,“叫好不叫座”。近年来,南京市每年去世约3.5万人。据了解,选择生态葬的,2016年只占全体火化人口的12.6%左右。

  为鼓励生态葬,从2012年11月起,殡葬部门在全市8个经营性公墓分别推出“不留灰、不留碑、不留名”的树葬和花坛葬,费用全免。遗憾的是,每年领取1000元奖励的逝者家属较少。 另外20多年来骨灰撒江,虽然总数从零开始,每年总数在上升,但如今刚刚突破万人以上。

  走访

  推进生态葬全市墓园冷热不均

  据了解,南京市在推进生态葬中,在全国是走在前列。但交汇点记者走访发现,推进生态葬全市墓园冷热不均。

  3月28日是82岁市民陈大爷下葬的日子,家人这两天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准备。几天前,陈大爷因病去世。去世前,老人立下遗嘱:死后火化,将骨灰进行树葬。陈大爷病逝后,他的家人遵照他的遗愿这几天正在办理丧事。但对于如何安葬他,家人却起了争议。“我的一些长辈说,老人必须土葬,否则对不起老人。”陈大爷的大儿子说。一番争论后,陈大爷的儿女和几个长辈达成一致意见:不搞树葬,在一墓园花上5万元价格,买下一墓穴准备将老人的骨灰放入。“入土为安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很难一下子打破,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些传统,可能会背负不孝的骂名。”陈大爷的大儿子说。

  “普通的墓穴要卖到4至5万元,销售还非常好,而免费甚至奖励的生态葬,不管殡葬部门如何推销和宣传,多数市民依然兴趣不大。”南京市陵园管理中心主任张明跃说,百姓传统的“入土为安”的思想依然较为严重,哪怕是一些收入不高的困难人群,也会咬牙选择前者。

  在普觉寺墓园,逝者选择生态葬的也仅仅占墓园总墓穴的10%。而在南京城东一家具有两万个墓穴的墓园内,逝者选择生态葬的就八例。更令人尴尬的是,在南京江宁一墓园内,几万个墓穴中,仅有一人是生态葬。在南京郊区墓园内,选择生态葬最为尴尬,几乎没有一人。

  不过,也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目前,南京雨花功德园不仅是我省最大的生态葬区,南京全市有九成生态葬逝者选择功德园。

  调查

  推进生态葬几个因素不可小看

  走访中, 交汇点记者发现,南京推进生态葬尴尬,除了百姓传统的“入土为安”的思想依然较为严重外,其他几个因素也不可小看。

  部分生态葬墓地较寒酸,服务单一。一位业内人士说,其实选择绿色生态节地葬法,并不就是“草率地把逝者的骨灰随便埋一个地方”。在坚持节约用地的前提下,陵园同样可以提供多种个性化服务。恰恰这一点,国内绝大多数陵园没有意识到。在南京城东一家墓园内,生态葬墓地竟然安排在一个边边角角很不起眼的地方,不少受访市民认为,原来绿色生态节地葬法,是经济条件不好的人才会选择的安葬方式,难以得到很好的殡葬服务。

  事实上,设施简陋、服务简单等因素确实是阻碍绿色葬法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南京部分陵园的生态葬区多选择在该墓区较为偏远的犄角旮旯地,周围绿化也一般,逝者亲属进行祭奠也不方便,选择的人自然更少。

  “传统的生态葬服务已不能充分满足各层次人们的需求。”雨花功德园负责人阮锋说,选择生态葬的人文化素质都较高,观念也开放。这类人群并不缺钱,他们看中的是一种环保的理念,服务提升很重要。

  在阮锋看来,之所以全市有九成生态葬逝者选择功德园,就是看中这里的环境和服务。

  另外推行生态葬中,纠纷成顾虑。南京市殡葬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对交汇点记者说,在生态葬的推行过程中,也发生不少纠纷成为推广过程中的顾虑,尤其是树葬、花坛葬,安葬形式往往是将亡者的骨灰直接撒入树根或花坛内。有人认为,骨灰是植物的肥料,更多的家属则认为安葬先人的树或花的长势对家族后代有影响。甚至有家属因为树死还找陵园索赔。

  除了家属与陵园经营主间的纠纷,葬在同一区域的花坛葬家属间也会起争执。往往葬在前面的家属不允许后面有其他人的骨灰葬进来。

  破局

  推广生态葬南京仍在加大力度

  在国外,绿色生态葬法起步较早。据了解,有着7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澳大利亚,人口只有2200万,却是全球推行生态葬法最早的国家,生态节地葬法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我国有十几亿人口,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推行生态葬。

  据悉,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每年死亡人口将逐渐增大,对墓葬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然而,如果所有人都选择墓葬,南京每年至少要消耗60亩公墓用地,按照这样的开发速度,一人一墓,几年后,可能无墓可售。倡导绿色殡葬,第二次殡葬改革渐行渐近,现在亟需进行第二次殡葬改革,提倡少占地或不占地的绿色殡葬,即实现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转变。

  一些市民在接受采访中还表示,政府可以利用经济杠杆,加大对生态环保葬法的推进力度,这种奖励可以延伸到针对墓园的层面。

  其实在几前年,南京市先以市属8家陵园为试点,推行生态葬奖励,采取“不留名、不留碑、不留灰”生态安葬形式的,除了免除所有安葬服务费,还赠送一个千元以内的可降解骨灰盒,同时一次性给予每户1000元的奖励。之后,在2015年全市范围内经营性陵园推广。“下一步,我们在推广生态葬方面还将加大力度,不仅在经营性陵园进行奖励,还将在全市公益性公墓进行推广,目前已在栖霞区试点。”南京市殡葬管理处裴云峰处长对交汇点记者强调说。

  交汇点记者 卢斌

标签:

责任编辑: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