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试点“全民健身公共积分”引关注
引入科技金融创新手段 搭建公共服务云平台
你在指定体育场馆消费1000元后,马上获得政府补贴的价值200元的“全民健身公共积分”。这样的“激励”会让你多参与体育锻炼、带动你的体育消费吗?
今年年初,江苏省体育局就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市民发放了1250万元的体育消费补贴,这种利用科技金融创新手段和金融杠杆拉动体育消费、完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的尝试在北京举行的研讨会上引发热议。
“全民健身公共积分”小试牛刀
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表示,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但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当前我国人均体育消费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从2014年开始,《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激励全民健身、发展体育产业和扩大体育消费的政策相继出台,其中给出了“政府将通过购买服务支持群众健身消费”“通过对特定人群在特定时段发放体育消费券,建立多渠道、市场化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等指导性意见。如何高效利用国家对体育产业和体育人群大力发放的补贴、最大化拉动体育消费成为新的课题,“全民健身公共积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我们把这种模式叫作体育+金融+互联网。”江苏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熊伟说。“‘全民健身公共积分’项目首次尝试引入科技金融创新手段,搭建了一套具有金融标准的公共服务云平台,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和产品,对体育人群精准发放积分形式的体育消费补贴,达到杠杆化撬动各类体育消费、激励全民健身的终极目标。”
据熊伟介绍,“全民健身公共积分”的主要模式是“先消费后补贴”。每年5000万元的体育消费补贴中,“全民健身公共积分”不低于2000万元,其配额根据人口数量灵活分配到全省13个地市。健身群众在定点体育场馆刷银联卡消费时,按20%返还“全民健身公共积分”(每人返回积分价值最高不超过300元)。如果继续在体育场馆消费,还可循环获得积分。积分从2017年1月13日开始陆续发放,截至3月17日,已经累计向346家健身场馆定点发放积分近1250万元,覆盖健身人群超过45000人,通过推动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超过7430万元,“全民健身公共积分”对体育消费拉动的杠杆撬动比接近1∶6。
据熊伟介绍,“全民健身公共积分”对于体育消费的撬动作用明显,而且具有补贴精准、杠杆灵活、资金安全、公开透明、数据完整、体验便捷等特点。未来,“全民健身公共积分”和“旅游消费公共积分”还可能实现跨界的互联互通。
专家肯定方向关注公平性
在21日上午举行的研讨会上,业内专家对江苏的“全民健身公共积分”试点进行了研讨。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特聘专家高沈阳说:“‘全民健身公共积分’在机制、供需等方面的创新和对体育消费的拉动,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种模式,从消费者的角度上讲是一种激励。”
原北京体育大学校长金季春说,“全民健身公共积分”这件事情发展方向是对的,因为党中央已经把全民健康作为国家的长久战略。对于“全民健身公共积分”的作用和效果的评判,最重要的标准是发放积分的地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是否增加了,不能光看投下去1元之后撬动了6元还是10元。这些指标很重要,但是最根本的指标是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口的变化。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林说,在体育意识、体育消费能力和消费氛围方面,我们都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全民健身公共积分”在这一方面正在发挥一些作用,大的方向上是对的,但也要注意公益性和公平性的问题。“这次在江苏的试点,是有财政(体育彩票公益金)在支撑,这里面讲的是1∶6的拉动,涉及4万多人口,对消费者的促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政府的体育资金使用方向上来说,如何更加体现它的公益性,尤其是在公共服务方面体现它的均等性或者是公平性,是要研究的。”
金融创新能否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鲍明晓认为,“全民健身公共积分”试点的最大意义是其在拉动体育消费方面的探索,而他所期待的是通过更多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来弥补体育公共服务的短板。因为“全民健身公共积分”目前采用的是“先消费后补贴”的方式,受惠的人群以“健身达人”为主。下一步还应该探索如何用商家的钱来拉动体育消费,实现产业链的延展。
“第二个体系就是用商家的钱,或者用企业的钱去做这么一个体系,我觉得要注重产业链的延展和生态圈的建设,要围绕着体育消费场景的革命来设计整个商业模式,或者是运营模式。就是要把这个系统做成促消费、促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解决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痛点的一个工具。体育产业发展的最大痛点,是体育产业自身的结构不完善,各个业态之间的勾连,特别是围绕着运动场景的组合式升级和运营平台,或者是促进的手段还不完善。所以,要用商家的钱,为商家服务,这个工具本身从政府的角度上来讲你得解决这些问题。”王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