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社会民生 > 正文

0

老人三年花二百八十万元购高收益收藏品 转眼却成“泡影”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黄 勇   2017-03-23 07:30:00

  读者热线 025—84701119

  南京一位老人近日向本报读者热线(025-84701119)反映称,在高收益的诱惑下,2014年-2016年,他在南京藏品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花费近280万元陆续购进87件收藏品。藏品阁工作人员一直宣称这些藏品会升值,在拍卖会上高额拍出,但3年来,老人迟迟不见拍卖会举办,才意识到连本金都难要回。

  藏品越买越多,不敢告诉家人

  “今年2月,自己实在承受不住压力,只能把这几年花280万元买收藏品的事告诉了家人。”家住南京鼓楼区福建路港宁园的崔凯一脸痛苦。今年62岁的崔老对记者说,2014年9月,他接到藏品阁工作人员电话,邀请他到公司领取获奖礼品。崔老一开始并不在意,敷衍说有时间就去。后来对方隔三差五打电话来,闲着没事的崔老就去了一趟。

  崔老回忆说,当时,客服人员极力游说收藏品市场是个有潜力的投资领域,别怕有什么风险。由于禁不住3年升值30%的高收益诱惑,2014年11月,崔老花2980元买进第一件收藏品——开国大典纯银钞券。此后3年间,他陆续在藏品阁购进总价2795550元的纸币、钱布、玉器等各式收藏品,共计87件。

  从崔老提供的收藏品清单上,记者看到,其中最贵的是廖静文书法精品40万元整,其次是一款名为“韶山”的油画花费39.8万元。一款单价18800元的“大阅兵青白玉玉玺”,崔老一下子就买了10个。“有的藏品因为重或者大,我都不敢带回家,一直没取货,保存在藏品阁。”崔老说。

  “一开始我只是买几件小玩意,后来越买越大,越买越多,也根本不敢告诉家人。”崔老告诉记者,其实他的退休工资每月只有934元,280万元完全是前几年的拆迁补偿款和炒股赚来的一些养老钱。

  让人惊讶的是,这些承诺会有高额增值空间的高价收藏品,没有任何合同和发票,崔老拿到手的只有一纸简单的收据。崔老说,钱越花越多,但从来没见藏品阁举办过拍卖会,他自己也开始觉得有些不对劲。去年,他收看央视《社会与法》栏目和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的报道后,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被骗了。

  店面“高大上”,有顾客当场掏钱

  21日,记者赶到位于南京熙南里街区一隅的藏品阁暗访。展厅进门处就挂着“中国收藏家协会合作单位”“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故宫博物院合作专属厅”等铭牌,里面更是装修得金碧辉煌。三四名20多岁的年轻客服人员正笑脸盈盈地向顾客推介各式藏品,言语中不时能听到“收益很高”“绝对会升值”之类的话语。

  一名朱姓客服人员见记者初来乍到,便指着橱窗内的第一套人民币复印版,眉飞色舞地介绍说,这套纸币年代久远且印刷量少,存世量相当少,最贵的单张能卖到260万元。见记者问东问西“有些动心”,客服人员立即带着记者来到四连号第四套人民币大全的展示橱柜。她介绍说,这套人民币所有面额,每张末尾都是相同的4个号码,升值空间很大;公司与央行合作,才能拿到这些收来不易的四连号。她一再强调说,现在只要980元就能买到。记者向其询问藏品阁是否负责回购,工作人员称没有回购,但越久越值钱,未来肯定可以高价出手。

  记者看到,以高回报引导顾客购买所谓的收藏品,靠着这样的宣传,有顾客当场就掏钱购进2600元的钱币收藏品。但记者随后在淘宝网搜索发现,四连号第四套人民币大全的售价只有358元。

  希望九折退回,只肯半价回购

  “一开始光见他买买买,以为顶多花十几万、几十万,谁知道他最后竟然买了这么多。”崔老女儿崔进芳说,藏品阁经常利用展厅布置收藏品展览,并在五星级酒店举办文化艺术品沙龙,让客户认为他们是正规大公司,不是坑蒙拐骗的小公司。

  崔老表示,既然藏品阁说这些收藏品能增值30%,他不要这些增值,只希望能九折退回所购买的收藏品。但截至记者发稿,藏品阁只肯出半价回购。

  在藏品阁墙上挂满的各类铭牌中,包括多块荣誉牌。但记者向中国文物学会核实后得知,该学会从来没有给任何单位发过常务理事单位的牌子,“中国文物学会只有理事和理事单位,绝没有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文物学会办公室负责人强调。中国收藏家协会办公室负责人也明确表示,该协会是非盈利组织,不会给收藏品公司发牌。

  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在藏品阁购买收藏品的老人,他们都反问记者,花几万块钱也不算特别多,万一今后增值很高呢?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翟学伟认为,除非年轻时有过文物方面的工作经验,一般老人往往无法判断藏品的真正价值。老人往往都认为自己的判断力比年轻人要高,一旦把爱好、兴趣寄托在历史文化收藏品上,很容易着迷,失去理智。 本报记者 黄 勇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