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社会民生 > 正文

0

把慈善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记苏州“汤妈妈”公益慈善中心负责人汤崇雁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孟 旭   2017-03-22 07:07:00

  最美人物

  她曾在一周内促成134位贫困学子获得爱心结对,曾借助腾讯公益平台一天内众筹30万元善款。汤崇雁,一个带着大家做慈善的公众慈善人物,网友们热情地称她为“汤妈妈”。

  汤崇雁的爱心之路始于2000年,那时她还在英国。一次偶然的机会,汤崇雁在网上结识了一位陕西户县农村教师,并通过他帮助了几个当地的贫困孩子。2007年,汤崇雁带着家人来到陕西,探望自己资助的孩子们,眼前景象让她震惊。

  “破破烂烂的房子,里面空空荡荡,只有光秃秃的一张炕。为了欢迎我们,他们从脏兮兮的瓦罐里挖了一勺肥油……”汤崇雁说,那时候她才真正意识到,只要自己少买一件衣服、一件首饰,哪怕是少出去吃一顿饭,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命运,让他们重燃生活的希望。

  此后汤崇雁彻底告别“阔太太”的生活,开始对家人抠门。买东西总是直奔小商品市场,还要砍价;女儿燕妮的碎屏手机用了好几年,直到出国上大学才换了新的;儿子杰克一直穿别人的旧羽绒服,长到16岁才买了第一件新的。今年情人节,汤崇雁破例带她的英国丈夫约翰出去吃大餐——50元买了两碗麻辣烫。

  在汤崇雁的带动下,她的家人和朋友也纷纷加入公益队伍。“在我眼里,她穿旗袍和穿志愿者小马甲一样美。”约翰退休后回到国内,成为汤崇雁的忠实“跟班”。他们专门前往北京外专局考取了“TEFL”教师证,一起走进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英语支教,约翰甚至还考取了国际足球学联二级教练证,以便长期开展足球公益课程。2010年,汤崇雁一家在苏州市慈善总会设立了四个人冠名的爱心基金。

  “以前我们在一起聊的是衣服、包包,见了面就是吃吃喝喝,现在再也没那个闲情逸致了,她没有时间,也舍不得钱。”栾栾也是汤崇雁早年在网络聊天室认识的朋友,一直在美国生活。栾栾每年有一个多月的假期回国探亲,每次回国,老家在东北的她都要抽出一两周时间到苏州,帮汤崇雁打下手。即使在美国,她也常常隔着太平洋为国内的公益活动牵线搭桥。

  汤崇雁快人快语,性格活泼,做起事来却异常执着认真。2013年9月,年仅20个月大的小思佳因白血病接受脐血移植,出现严重的排异反应,瘦得只剩下14斤,几乎没人相信她能活下来。可素不相识的汤崇雁偏不放弃,她带着几个志愿者走上街头,抱着募捐箱,一个人一个人地问,硬是在几天内筹集了10万元救命钱。终于,小思佳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要想帮助更多人,就需要凝聚更多力量。”汤崇雁说,从前她很低调,认为做好事没必要告诉别人,但现在,她也乐意分享自己的慈善理念和生活方式。汤崇雁的微信上有近3000位好友,她每天在朋友圈图文并茂地“直播”公益生活:慈善活动最新进展、受助者的现状……她的微信人气很高。2013年6月,汤崇雁第一次通过微信发起捐款倡议,救助白血病患者颜地震,消息发出后的第三天,便筹得7万多元善款。

  汤崇雁珍惜这份信任。她多次前往偏远贫困地区探访受助者,“我所提到的每位求助者,都是实地核实过的。”大量的走访也让汤崇雁了解到他们的实际需求,她说,给山区孩子送冬衣的活动每年都有,但很多冬衣却因尺寸不符,利用率很低。因此,她每次都会特地为孩子量尺寸,再按照比尺寸稍微大一些的码定做衣服,好让孩子们多穿两年。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2015年,汤崇雁在苏州工业园区发起成立“汤妈妈公益慈善中心”,重点关注儿童救助、教育、成长等方面的慈善工作,搭建公益对接桥梁。

  “即使是特蕾莎修女,也还是要面对很多不理解,你真的想好了吗?”汤崇雁决心投身公益之前,约翰曾经认真地提出这一问题。汤崇雁说,把慈善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这使她觉得充实快乐。16年的公益慈善历程里,汤崇雁募集善款累计达345万元,其中她个人捐款就达70万元,受资助对象达395人,累计已有6000余人参与到由她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中,江苏、贵州、青海、四川、山东等多个省份都有她活跃的身影。

  本报记者 孟 旭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