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万亩山林 133名老人日夜盯防
61岁志愿护林员司恒达,铁扫帚和焚烧桶是他的“两件套”。本报记者 李凯摄
清明祭扫高峰已至,南京各区多部门和群众正在投入到紧张的森林防火工作中。对于墓园、散坟数量集中的南京南郊铁心桥,当地133名护林志愿者又迎来了每年中最繁忙的季节。为了守护当地1.4万亩山林,这些平均年龄近60岁的村民每年有8个月都在山上度过,有的甚至24小时吃住在山林里。一旦发现明火可以熟练使用风力灭火机,扑灭暗火有铁扫帚,投掷一颗灭火弹能准确落在5米开外圆圈内……他们是身怀绝技的护林员,也是文明祭扫的布道者。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高家库社区附近的尖山脚下,61岁的村民司恒达正在13号岗亭外巡逻。群山环抱中,春天的尖山一片翠绿,连同韩府山、将军山、牛首山等群山一起,构成南京南郊的“绿肥”。不过,司恒达却无心赏景,他手提焚烧桶,肩扛铁扫把,时刻紧盯着每一个进山的行人和车辆。铁心桥街道辖区共有山林面积1.4万多亩,是雨花台区乃至全市森林防火区域的重中之重。辖区除了西天寺、普觉寺等大小墓园,山林里还散布着近万座散坟,刚过去的周六、周日,每天到南郊祭扫的人流量已有数万人次。司恒达所在的小山头,高峰期一天也有数百人进山。
严查火种进山、宣传文明祭扫、扑灭每一处星星之火,是司恒达的重要职责。为此,他参加过多次街道组织的森林防火技能培训和消防演练,现在他可以熟练地使用多种消防设备。身手矫健的他向记者逐个演示了一番:30斤重的背负式风力灭火器主要用来灭一般明火,一杆铁扫把是用来扑灭暗火,防止火势蔓延;在5米开外画一个圆圈,他猛地拉脱火绳,用力将2斤多重的灭火弹掷出,灭火弹“啪”的一声炸响,白色的干粉灭火剂散落在圆圈内……司恒达介绍,由于平时几乎没发生过火情,这些必备技能一般都用不上,他更多的任务的是对祭扫人进行文明劝导。记者看到,面前一个油漆桶被挖了个洞,改装成焚烧桶。“如果有人不听劝执意要烧纸钱,只能在桶里烧,烧完立刻扑灭。”司恒达说。
从山脚往上走,每隔一段记者就能见到司恒达这样全副武装的“红马甲”护林员,其中不少都从事护林工作多年。早上7点半到岗,中午吃一份盒饭,下午5点下班,不论风吹日晒,白天时间司恒达都要坚守在岗亭附近200多米的责任段内,陪伴他的是岗亭里一只挂钟和简陋桌椅、保温水壶、收音机等。从10年前开始,每年10月初到来年5月底,司恒达每年有8个月在山上度过。
在山顶瞭望塔上的观察哨岗,护林员张王辰和李金粉夫妇轮班上岗,每天24小时吃睡都在山林里。到达山顶的台阶高度有190多米,台阶有430多级,高度是中山陵台阶的3倍,爬上去要半个小时……虽然生活单调,他们却以此为乐。“护林就当是锻炼身体了,再说,我们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有感情了。”司恒达告诉记者。
像司恒达这样的志愿护林员在铁心桥街道一共有133名,全部由当地村民组成,平均年龄接近60岁。铁心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森林防火责任重大,当地村民以防火为己任,参与护林工作热情很高,除了护林员,街道各社区还有500人的应急分队24小时待命,多年来从未发生火情。目前,街道每月为志愿护林员发放1000多元津贴,并购买了意外保险。今年该街道除了大量防火设备投入,还投资370多万元在静明寺附近新建一条防火通道,随着清明祭扫高峰到来,所有人员已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本报记者 李凯 本报通讯员 石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