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信大附小小记者调研后发倡议 尊重接纳随迁子女倡导融合教育
中国江苏网3月15日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进城已成为常见现象。在本次全国两会开幕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马金花、周圆圆、吴芳老师带领该校的南京晨报小记者团发起了一项关于城市随迁子女的家庭心理状况问卷调查。小记者们发出倡议:尊重、接纳随迁子女,倡导融合教育,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晨报小记者们的调查,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的点赞。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成岗
【小记者站调查】 随迁子女更成熟懂事 但有时内向自卑
记者了解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调查问卷调查了共40名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很多孩子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基本上大部分的孩子是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还有些家庭里有爷爷奶奶,只有不到一成的孩子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虽然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孩子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在教育、个人身心发展、家庭关系、社会生活、社会参与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由于语言障碍和生活环境改变,产生自卑与自尊的矛盾心理,以致行为拘束、胆怯,人际交往困难。据老师介绍,有一部分随迁子女学习勤奋,品学兼优,但同时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言行。一位老师这样归纳她的感受:“他们比城市孩子更能理解父母的辛苦,对家庭更有责任感,相对要显得成熟一些,懂事一些。”他们大多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由于自卑,往往在人际交往活动中采取消极负面的态度,不太爱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显得更内向,不愿意成为关注的焦点。他们有时会以不合作来表达他们的不满,或以掩饰来让自己免受伤害。
敏感和紧张焦虑的普遍性,容易造成性格缺陷。对自身状况的客观认识,使他们意识到只有发奋成才才能彻底改变自身的处境。因此,他们想为此而努力,而现实条件的差异性又时刻在困扰着他们,由于教育条件的不均衡、不平等现象,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对涉及自己的事情,他们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
【小记者建议】
接纳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
1.尊重、接纳随迁子女,倡导融合教育,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
2.完善学校心理健康网络,建立心理预警系统。
3.提高家长素质,充分开发家庭教育功能。
4.设立专门社会援助机构,提供专业辅导服务。
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给予其物质支持的同时,更要给予其心理上的援助。积极调适、主动干预,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代表点赞]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
确保“入学权利”
小伙伴加强交流
“随着城市化进城的加速,农民工进城务工,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上学难。小记者们能够关心跟着父母来到城市的随迁子女,看得很深。我要给他们点赞!”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表示。
吴沛良表示,从政府层面来看,首先要确保城市随迁子女“有学上”的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多次强调要保证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目前在江苏,各级政府基本都能保证农民工子女的上学。
“不少农民工子女因为家里条件差、融入不了城市孩子的生活,往往会产生自卑感!”而就小记者们调研的城市随迁子女的心理问题,吴沛良也非常认可这种调查,他认为,随迁子女到了城市后,应该得到城市同样的教育,保障教育的权利,要就近入学。政府可以加大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规模,让孩子有学上。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让孩子门享受“同样的权利”。
最后,吴沛良也对城市孩子提了一些倡议,希望作为城市孩子,也要加强和农村小伙伴的交流、活动、学习,让城乡之间消除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