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为高水平小康提供健康保障
为25万名50岁以上户籍居民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高危筛查、家庭医生重点人群有效签约率达30%以上、新建10家护理院设立3000张家庭病床……近日召开的苏州市深化医改暨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对今年苏州卫生计生工作要点进行了全面梳理,一系列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健康惠民”新举措备受关注。
“‘十三五’时期,老百姓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势必会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苏州市卫计委主任谭伟良介绍,2017年,苏州深化医改和卫生计生工作以健康优先发展、以健康为中心、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理念为指导,建立符合“苏州质量”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体现“苏州水平”的以人为本一体化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动健康苏州建设,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苏州是全省综合医改试点地级市之一。2016年,苏州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作为医改一号工程,全市上下“一盘棋”推动这项工作。张家港实行镇公立医院市级统筹管理,昆山社区卫生服务四项创新举措成为省创新试点,高新区投入500万元更新基层医疗设施等,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建立有102家医疗机构参与的19个医联体,构建上下级医院“绿色通道”;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30个,签约家庭65万户,累计建立健康档案831万份,并推出签约服务包。系列举措释放惠民红利,去年,苏州蝉联全省重点卫生计生工作目标管理和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双第一”。
医改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百姓看病就医问题,苏州创新提出健康市民、健康城市、健康卫士“531”系列行动计划,作为统筹解决市民健康问题的综合策略,成为苏州推进医改工作的重要抓手。三个行动计划分别针对“治病”、“防病”、“监管”问题,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将建立胸痛、卒中、创伤救治、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五个疾病协同救治中心,建立起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妊娠三大筛查机制,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一个市民健康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将在重大传染病防治、心理健康促进、伤害干预、妇幼健康、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等五大公卫领域建立联动、预防、应急机制,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健康卫士“531”行动计划对医疗卫生、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等重点领域开展全面监管,打造现代卫生计生综合监管体系。
姑苏区是苏州推进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的试点地区。前不久,家住苏州姑苏区石路街道的79岁老人张仁华接受了家门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免费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后写下了感谢信,他享受的服务就是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中的筛查机制,去年该行动在全市完成了心脑血管高危因素筛查53431人,肿瘤筛查825人,高危妊娠筛查122432人,还确定了首批17家多中心疾病救治体系建设单位,分别有6家医院取得国家级胸痛、卒中中心认证。据了解,今年除了深化实施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和健康卫士“531”行动计划将于近日启动。
上下级医院建立“绿色通道”,离不开卫生信息化建设。苏州通过建设“医疗资源一张图”信息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就医选择。目前,苏州智慧急救平台已经建成,还初步完成了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信息化项目,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质量得到提升。在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原有的医联体内点对点双向转诊升级为跨区域、支持主要公立医院和姑苏区所有2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转诊平台,社区可通过平台比其他渠道提前半天预约上级医院专家。下一步还将推进“智慧健康”公卫项目二期建设,实现部分业务系统数据与公共卫生基础信息平台数据的实时交互。
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去年,苏州在分级诊疗、医疗机构设置、健康综合策略、医联体内药品配备使用、公立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管理等方面出台了《苏州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苏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苏州市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引进办法》《苏州市基层医疗机构部分医疗服务项目(家庭诊疗)价格目录》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推动医改的政策体系。
2017年,是苏州全面实施《“健康苏州2030”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省级综合医改试点2017年阶段性目标的冲刺之年。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王翔认为,深化医改工作涉及面宽,专业性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单项推动或者个别部门、个别板块推动,很容易形成改革“孤岛”。苏州全市上下要形成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配合的良好机制,坚持把卫生改革与发展、增投入、建体系、调结构、转机制协同配合起来,这样改革的红利才能真正释放出来,惠及于民。本报记者 陈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