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博物馆120多名讲解志愿者的故事
“这座青瓷莲花尊算是六朝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72年从南京东郊麒麟门外的灵山南朝墓出土,高85厘米,有‘青瓷之王’的称号。”昨天,在六朝博物馆二楼,青瓷莲花尊展品旁,62岁的励宁高正在为游客讲解。
因为长时间高声讲解,他脸色微微泛红,尾音带了一点沙哑,但望向展品时,眼里却透着一抹亮色。
在南京六朝博物馆,目前共有120多名讲解志愿者。他们在这座博物馆里用语言穿越古今,服务他人,同时不断提升自我,享受着鲜为外人所知的快乐。
“身体变好了,是我做志愿者的意外收获”
励宁高是六朝博物馆的讲解志愿者之一。2016年3月,看到六朝博物馆的志愿者招募通知,他便前来报名,最终成为馆内志愿讲解的“固定班底”成员。
讲解中,游客的提问五花八门,励宁高不是文史专业出身,开始时面对部分问题答不上来,只能向游客表示“这个确实不太清楚,实在不好意思”。被问得多了,不能总说不知道,励宁高回家后就阅读大量资料,长此以往,被游客问住的时候逐渐变少。
成为志愿者后,励宁高每周都会出现在六朝博物馆,每次讲解长则2小时,短则40分钟。“刚来的时候,边走边讲20分钟就气喘吁吁了,现在讲上2个小时也不觉得累。身体也变好了,这绝对是我来这里做志愿者的一个意外收获。”励宁高笑着说。
“对这座城市了解越多,越能感受到家乡魅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了解南京,今年40出头的姜涛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我是‘老南京’,父母就生长在这座城市,我家也离六朝博物馆不远。”姜涛说,到六朝博物馆做讲解志愿者,是她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南京”的一个情结。成为志愿者后,“六朝”突然变成了姜涛等很多志愿者生活中新增的关键词。根据记载,六朝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在科技、文学、艺术等诸方面均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培训中,馆方提供了很多讲解资料。我们了解得越多,也越能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感受到南京这座城市、我的家乡的魅力。”姜涛说。
“‘六朝’是我的‘第二个家’,有幸在这里迎接各位”
六朝博物馆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除了吸引土生土长的“老南京”,还吸引了不少“新南京”参与其中。吕少波便是“新南京”志愿者的代表。
今年春节,因为工作原因他无法回山东老家过年,在六朝博物馆为外地游客讲解时,他为自己的讲解加了一段词:“各位好,我是六朝博物馆的志愿者,因为工作原因没办法回老家过年,‘六朝’就是我的‘第二个家’,非常有幸在‘第二个家’迎接各位,并向你们介绍千年以前,六朝时的南京。”
六朝博物馆负责志愿者讲解服务的工作人员介绍,吕少波的这段“临场发挥”让她很是感动,“志愿者们把‘六朝博物馆’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通过平时的交流,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对历史的认同,对我们博物馆、对南京这座城市的认同。”
本报记者张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