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社会民生 > 正文

0

再版民国大家书法帖教孩子们写字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3-04 09:21:00

  2016年的冬天,一个由于治疗弱视,只能一只眼睛视物的小姑娘对她的书法课老师说,现在临的碑帖太模糊了,根本看不清楚点横撇捺。看着教材上用残存碑帖制作的拓本,配上反光严重的纸质,小姑娘的老师、民国藏书大家沈思期的外孙女佘女士忽然想起了家里收藏的那些字迹清晰的民国法帖。由民国书法大家于右任、谭延闿为小学生学习书法编写的《书法大成》由浅入深、清晰全面。佘女士对记者说,希望能够有合适的机构将这些法帖影印出版,为现在的孩子学习书法做点贡献。

  怡咏精舍的旧藏书里翻出的宝贝

  佘女士的外公沈思期,曾经就任上海世界书局的董事长,作为民国时期的民营出版企业,世界书局初期以出版小说为主,从1924年起,编辑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出版的教科书三足鼎立,鼎盛时期曾在各大城市设分局30余处,出版的书中,以林汉达编写的英文教材最为著名。

  作为图书发行家,沈思期也是图书的收藏家,不仅收集书局印制的书,寻找民间的善本,还接手了不少当时上海文人的收藏。佘女士说,“当时上海的文人就算落魄,也不会卖书。有次外公去见个老收藏家,冬天很冷进去没看见人,床上有条薄被子,上面压了个红木桌子,发现老友在桌子下面。因为太冷,老友让邻居把桌子盖在身上,说可以取暖。就这样,老友的藏书也不会流落到市面上,必须找到一个可靠的人去保管。这个老友每个月会来我们家吃饭,我大舅舅称呼他铁皮喉咙,不管什么食物,热的冷的、硬的软的他都是吞,因为太饿了”。

  佘女士的家中至今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官蔡培写给沈思期的诗,这个文人从政之后一错再错,却不改对书的热爱,在被以汉奸罪名收审之前,他把自己的藏书一部分捐给了上海博物馆,一部分托付给了沈思期。

  多年收藏下来,沈思期的书斋怡咏精舍,藏书万卷,其中不少是珍贵的孤本。“文革期间,外公把书都封藏好,登记造册,一箱一箱地上交了。等到后来,为了追回这批书,他又花了10年的时间。”爱书如命的外公最后还是将大部分藏书都捐献给了自己家乡的上海金山文化局,家里只剩下几百册喜欢的宝贝。佘女士家里的书柜,都是樟木内衬,红木雕就,“樟木防虫,红木够硬,放书比较合适。夏天必须开着空调除湿,书架上也必须摆着防虫的石灰包”。

  正是在这些最后的藏书里,佘女士找到了难得的书法宝贝。

  民国书法大家为小学生写的书法课本

  佘女士翻到的法帖不少都已经很旧,但是全都保存完好。《倦舫法帖》善本全8卷,是清朝人洪瞻墉将家藏的名人书法以端州石摹刻之后做的初拓本,书后面还有收藏者的小楷题跋。《昭和法帖大系》16卷,囊括了中国所有的名人碑帖拓本。《初拓董美人誌》虽然只是私立中学的书法教科书,依然是用熟宣纸制作,这几本法帖不仅上面的书法都清晰漂亮,而且字都是雕刻印刷,摸起来每一个字都有凹凸感。

  最让佘女士心爱的是民国三十七年初版印行、万象图书馆出版的《书法大成》,32开,300页,是由民国的数十位书法大家亲自为小学生学习书法写的教科书。记者看到,卷首是马公愚写的各种书法笔法,点横撇捺,接着是谭延闿书写的练习基本笔法的大楷字,然后是沈伊默写的用于临范的中楷字,渐渐到后面,字多了起来,不仅有正楷,还有王福厂临写的篆书,于右任范写的立轴,马公愚临写王羲之的黄庭经和石鼓文,甚至还有徐悲鸿和黄炎培的书稿。

  整本书由浅入深,清晰明了,而且各种书法体都包含了。从事了10年儿童书画教育的佘女士表示,这种书法教材,市面上非常难得。“随便翻翻现在的一些还比较好的教材,很多都是碑帖的拓本制作,一方面这些碑文都残缺不全,拓本出来也是残缺不全,根本无法感受到书法的笔力和结构;另一方面,生搬硬套只让孩子看碑帖,临得一模一样也根本无法领会书法的意境,每一个人写字都是有自己的感受的。看《书法大成》里面的大师们为孩子写的范作,马公愚写大楷也是横平竖直,但是到了临写王羲之,就变得行云流水,有了自己的笔意。我们说由字看人,书法绘画是作品,是表达自我的东西,这本书的教育意义显然比碑帖做的教材要高得多。”

  佘女士希望通过晨报呼吁有兴趣的出版机构,能够帮助她把这批善本法帖重新影印出版,给更多学习书法的人,特别是孩子一本更好的教材。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刘娟

标签:

责任编辑: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