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社会民生 > 正文

0

南京江北新区崛起国际健康城 将建国内首个健康服务业基地

聚全球资源签下7个高端项目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颜 芳   2017-03-01 07:38:00

  新华观察

  2月27日,由南京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瑞典医疗健康发展中心和台北医学大学参与的7个健康服务业项目,签约落户南京江北新区国际健康城。这片占地5.6平方公里的“城”,正在集聚全球资源,建设国内首个高端健康服务业集聚区。

  就在当月,我省印发《“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1万亿元。长江之滨,一个全球化的健康服务业基地正在启航。

  家门口看“洋”大夫

  江北新区此次一举引进两大国际专科中心,一个是“中瑞国际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一个是“中美国际口腔医学合作中心”。前者有望引进质子放疗,这是最先进的肿瘤放射疗法;后者将引进美国资深口腔专家来此坐诊,提供全球领先的医疗技术和服务。

  肿瘤综合治疗中心由江北新区管委会、鼓楼医院和瑞典健康发展中心共建,瑞典健康中心提供医疗工艺设计和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将采用主题医疗服务模式,患者从挂号到诊断、手术、治疗、康复,都有固定的专门团队,不需要患者流转于不同科室,这种模式在北欧盛行,中国还未出现。瑞典健康发展中心主席、瑞典皇家工程院终身院士伦纳特佩尔森心介绍,瑞典一半的恶性肿瘤患者能被治愈,另外一半也能通过综合疗法,把绝症变成慢性病。

  “中美国际口腔医学合作中心”由鼓楼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美国密歇根大学三方实施,有望明年上半年投用。南京市口腔医院对外发展办公室主任叶发明介绍,密歇根大学牙科学院全美排名第一,中心开业后,美国专家将定期来宁坐诊,诊疗技术保持和全球先进水平同步。

  “我们要在江北探索全新的医疗服务和机构运行新模式。”鼓楼医院院长韩光曙说,两大中心是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的组成部分,江北国际医院的特点就是国际化,医院还会寻求与高水平的机构合作,共建若干专科医疗中心。

  去年底,由上海市政府投资百亿元建设的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部分试运营,各医院实现检验、病理、影像资源共享。江北国际医院各专科中心也将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叶发明说,有大医疗支撑,专科医院可大幅削减成本,还能共同诊治疑难病例,提升医院实力。

  建千亿级健康服务产业

  南京市市长缪瑞林介绍,当地重点扶持生命健康产业,不断投放资源要素,希望将它打造成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目前,江北新区已集聚419家相关企业,规模达212亿元。

  早在3年前,南京就提出建设中国健康服务与生命科技名城。南京拥有2300多家医疗机构,医疗资源总量处全国前列,但老年护理、精神治疗、康复、心理、母婴照料、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依旧极度匮乏。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力争超8万亿元。而当年,全国健康服务业规模约为2万亿元。近几年,产业规模年增速应超过25%。

  国家重视,使得健康服务业步入快车道。规划建设国际健康城,是江北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后获批的首个发展板块,计划实现1000亿级健康产业项目集群(含生物医药产业)。这里将聚焦建设高端综合医院、尖端专科医院、国际名医诊所、智慧医疗社区/家庭医生的四级医疗体系。在空间布局上分医疗、养老、教学科研三大区域。

  国际健康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守斌介绍,江北国际健康城是国内首个融医疗、教育、研究、康复、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园区,将参照美国休斯敦健康城的模式,实现机构融合和资源最优配置。

  江北新区和台北医学大学所属北医国际生技股份公司此次签署3份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国际健康体检中心项目协议。台北医学大学校长阎云表示,台医大将把最优质的医疗健康管理资源带到南京。

  健康城应成改革实验场

  放眼国内,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都在发力。业内人士认为,南京医疗资源丰富,医疗服务对象近1/3来自市外,因此,完全有条件打造成辐射更广的医疗服务高地。

  “江北建设国际健康城,不仅是江北居民的重大利好,对南京以及南京都市圈的其他苏皖城市居民而言,也会因此享受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一位不愿具名的南京医院人士提醒,发展健康服务业,引进国际资源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大力度地推进医疗体制机制改革,江北要成为体制机制改革的实验场。这几年,南京对医疗人才的政策偏于保守,不乏有优秀的医疗人才跳槽到北京、上海。如何吸引人才,需要各方合作机构重视。

  另一位南京医院负责人提及,天津已放开医生多点执业,凡在当地任意一家医疗机构注册过的医师,无需变更注册就可多机构执业。而江苏还是要求医生外出诊疗,需提出申请备案。从实际情况看,医生极少到医院备案。他建议,江北健康城加大改革步伐,在众多领域先行先试。

  健康服务产业是蓝海,但眼下市场化不足。各路抢滩者还在与政府角力,争取地方多给钱多给地。像中瑞国际肿瘤综合治疗中心,购买质子治疗设备需要投入5亿元,这笔钱由谁出,三方还在博弈中。

  本报记者 颜 芳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