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社会民生 > 正文

0

新沂推出高效设施农业扶贫项目 让村民甩掉了“穷帽子”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吴红梅   2017-02-28 07:33:00

  2月20日清晨,新沂市阿湖镇练马村村民尤凤江钻进种植草莓大棚,把一个个鲜红透亮的草莓轻轻摘下来,小心翼翼地放进盆里,等客商来地头收购。

  “已经卖了10万元了!咱们练马村一个叫‘名宝’的草莓品种,品相好、口感香甜,一上市大家抢着买,今年估计一个大棚净赚2万不是问题。”尤凤江去年种植草莓的大棚收益特别好,今年又扩种了5个大棚。

  上世纪90年代初,尤凤江是村里的养猪能手,建起4间大平房,但遭遇骗子让他血本无归,还戴上了“贫困”帽子。“这种大棚高效设施农业再次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重新靠双手致富。”

  8点多,路边货车上跳下一人,操上海口音喊老尤“过秤”。“625斤,三块六一斤,2250块。”“上周收购价一斤四块五,这两天掉价了。”老尤一边点钱一边说,每个棚种植草莓纯收入1.6万元—2.1万元,草莓采摘后紧接着种植甜瓜,纯收入4000元,棚外空地可以种莴苣,纯收入3000元,一个棚至少净得2.3万元。

  正说着,老尤穿上立领黑呢外套,将点好的钞票揣进贴胸口袋,“淘宝上买的,还凑合吧。”他说,2015年村里建成电商综合服务站,开通了2000元小额取现、刷卡消费,收取邮件等业务。这个上下两层200平方米的服务站,配置了电商培训课堂、创客中心、实体超市;在低收入户、农村小店还建有“十全小屋”网店。互联网,成为农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2013年,练马村还是一个典型的经济薄弱村,村集体资产只有6.5万元,人口2060人,有扶贫户103户、450人。在对口帮扶的无锡市新区及新沂地税局等挂钩单位助力下,村集体首次有了40多万元扶贫资金。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全村整合省市扶贫、农业开发等多方资金,把资金变资产,实行“村集体流转、合作社管理、贫困户承包”。村里首先拿出8万元集体资产,流转本村土地,鼓励村里大户提前6个月上交每个大棚3500元的股份,共投资126万元,建起48个蔬菜大棚,交给贫困户脱贫使用。

  “以前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没有技术,也挣不了几个钱,想要摘掉贫困户的帽子难啊。”练马村党支部书记徐杰介绍,每个大棚年租金为3500元,出租给有种植经验和能力的低收入农户。为让有限的财政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协会,聘请的技术员可随叫随到,由协会联系客商收购。

  互联网大数据,让农民及时了解种什么好卖。“去年,技术员根据新沂北方农贸批发市场的销售数据分析,说白莴笋不如青莴笋畅销。改种青莴笋后,你还别说,一亩地净赚5000块。”尤凤江说。

  新沂在全省率先推出高效设施农业扶贫项目,投资小、收益大,一开始很多低收入农户不知道如何脱贫致富,每户具体情况也不一样,财政资金从“输血”到“造血”,真正助其脱贫。练马村大棚草莓给村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村里的风气焕然一新。过去一到农闲时,村里打麻将的“台子”不会少于30个,现在即使老人到大棚里随便找点活,一天也能收入20—40元,谁还迷着打麻将?

  眼下,练马村的草莓经济越做越大,草莓合作社已与周边多家超市达成直销模式,又引进日本的“佐贺清香”“甜查理”等新品种向会员们推广,还逐渐把大棚升级,引种火龙果,村民们的日子正越过越红火。

  本报通讯员 满东广

  本报记者 吴红梅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