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社会民生 > 正文

0

请给受助者以尊严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02-21 07:48:00
社会话题13年前,苏中某市,一位父亲由于家庭贫困,只能动员亲生女儿辍学打工,让养女继续学业,直至大学毕业。一次痛苦的决定,或许两个女孩一生的命运就此改变。13年后,当年曾报道过这位贫寒父亲感人选择的记者重返故地,试图找到这一家人,看看他们近况如何。几经周折,记者终于找到了这家人,和这位父亲在大年初一的阳光下攀谈了许久。采访结束后,此次前往未曾遇到的养女通过微信给记者发来了这样一段文字,“能不上报吗

  中国江苏网2月21日讯 13年前,苏中某市,一位父亲由于家庭贫困,只能动员亲生女儿辍学打工,让养女继续学业,直至大学毕业。

  一次痛苦的决定,或许两个女孩一生的命运就此改变。

  13年后,当年曾报道过这位贫寒父亲感人选择的记者重返故地,试图找到这一家人,看看他们近况如何。几经周折,记者终于找到了这家人,和这位父亲在大年初一的阳光下攀谈了许久。

  采访结束后,此次前往未曾遇到的养女通过微信给记者发来了这样一段文字,“能不上报吗?当年我就不愿意被报道,可能是我的自尊心太强了。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贫穷展示给别人看,即使如今不再贫穷。”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按照尊重当事人意愿的规则,不写稿就是了。但接下来了解到的信息,让我们决定以隐去当事人具体信息的形式,把这个真实的故事呈现出来。

  记者当初的报道刊登后,当地媒体迅速跟进,也促成了不少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但令人尴尬的是,几乎每一次来资助的单位或个人,都会带来一次媒体聚焦。一次次在镜头前、采访本前讲述自己贫穷的故事,一次次重复妹妹为了自己放弃学业,自己将来会怎么回报父亲、回报妹妹……如今想来,彼时的场景,对年幼的姐姐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剥夺尊严的伤害。

  姐姐在微信中告诉记者,当年,资助她的一家企业,老板家里有个儿子,智商有点问题。当时有些人就私下和她说,让女孩嫁到他家去,毕业后还能解决工作问题。后来,结婚的问题不了了之,双方也闹崩了。毕业后,她和这位爱心企业家之间也断了关系。当地有些人甚至在背后说她“忘恩负义”。但姐姐说,她只想用她自己的方式来回报社会,“做好自己,不忘初心”。毕业后不久,姐姐就回到村里,当起了一名社区工作者。

  当社会资助困难群体时,让他们在镜头前抛头露面,是不是一种伤害?当贫困大学生需要通过“比惨”的方式,才能决定谁能获得补助之时,是不是过于冷酷?当媒体把冰冷的话筒、摄影头、采访本、录音笔伸到被救助对象面前,期待他们说出千篇一律的感谢话语之时,又何尝不是一种残忍?

  慈善是好的,救助也是好的,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这份爱心,又如何防止受助人受到“爱心的伤害”,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思考,去做出改变。请给受助者以尊严! 董 晨

  

标签:受助者;尊严;自己;记者;父亲;爱心;姐姐;毕业;社会;一次

责任编辑: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