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社会民生 > 正文

0

“航空救护”进入市民生活 “飞的”看病开辟生命急救新航道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02-04 07:29:00
  中国江苏网2月4日讯 急需救治的病人被堵在高速公路或城市道路上,怎么办?病情凶险需要急速转院抢救又怎么办?近日,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外透露,该院与上海金汇通用航空公司签订“直升机救援项目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市民打“飞的”去医院看病的梦想将变成现实!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我省多地,航空救护已经开始进入市民日常生活,但受制于医疗资源和救护费用等原因,“空中120”纳入日常医疗急救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空中120”半小时内可起飞

  去年8月,浙江湖州长兴县人民医院的危急重症患者丁大伯,通过直升机运送到浙医二院滨江院区,完成了首飞,两地相隔94公里,仅用约30分钟,比传统利用救护车转送的方式节省了近两小时。

  如今,这一幕在我省也可以实现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沈君华介绍,今后,无论是南通县(市)区还是东台、盐城等周边地区的危重病人转院至该院,或者在本院就诊的危重病人向上海、南京等上级医院转运,均可以突破高速公路封路、救护车转运颠簸等方面的各种限制,“快速、平稳、安全送达救援。”

  “与普通直升机不同,医疗直升机上配备了专业的医疗救援设备,医生、护士、病人和家属都可以乘坐,就像一辆‘空中救护车’。” 沈君华介绍说,由于直升机是低空飞行,受气流影响较小,“因此直升机救援更加快速平稳,可以很好地解决救护车在转运途中如堵车等各种未知风险。”

  医疗直升机对于场地的要求并不高。据介绍,救援直升机只要有机身1.5倍大的场地就可降落,像学校操场、广场等空旷地区都可降停。“如果遇到紧急情况,直升机还能悬停在空中,把伤员固定在担架上,通过软梯拉上飞机。”沈君华说。

  目前,直升机救援项目可以提供5项基本服务,包括院前救援、院间转运、器官运输、医疗专家接驳、特种医疗急救设备及药品运送。在发生紧急事件、需要直升机救援的情况下,医疗主管部门和军民航的管制部门会遵循生命救助黄金原则,30分钟内就能起飞。

  那么,打一次“飞的”需要多少费用呢?记者了解到,由于直升机运营成本高昂,服务费用很高,如果按市场价,直升机救援的费用每小时4万-7万元。金汇通航相关负责人表示,借鉴国外经验,金汇通航将与保险机构推出直升机空中医疗救援保险产品,市民仅需要花费几百元购买直升机救援保险,即可享受直升机救援服务。

  我省多地试飞“空中120”

  2016年12月,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也与上海金汇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而在金汇通航的官方网站上,记者在“救援服务合作医院”一览表里发现了我省的多家医院: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无锡的解放军101医院、常州的解放军102医院、徐州中心医院……

  “凡是救护车运送比较困难、用时较长、交通环境不好、患者病情十分危重,都可以呼叫直升机医疗救援。”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顾红兵表示,对于急危重症患者以及一些需要快速转运的,或是转运途中需要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救护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启用空中救援无疑最合适。

  专家介绍,参与“直升机救援服务”还是有较高门槛的。为此,春节过后,南通市妇幼保健院计划与金汇通航合作开展该市首场空中救援应急演练。“出动直升机急救的条件之一就是两边都要有合适的场地可用来停飞机。因此,不可能随意停在闹市区,不会对市民生活、出行造成影响。”顾红兵介绍说,在该院二期工程儿童医院大楼的楼顶上,将设计直升机专用停机坪,以便更好地实施空中紧急医疗救援服务,并确保医院停机不扰民。此外,合作医院的医疗救护人员需接受直升机救援专业化培训。

  去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举行过直升机空中医疗救援应急演练。据苏大附一院院长侯建全介绍,该院空中急救可以实现省内1小时全覆盖,能为苏南乃至全省患者提供空中医疗救援。

  记者了解到,不少私立医院早已开通“空中120”服务。早在2015年 5月,台湾中兴航空公司与苏州明基医院共同签署联合开展航空医学和紧急救援基地的战略合作协议,苏州首个为患者服务的“空中120转运”系统既已落成。不过,该院更多服务于需要跨区域、跨国转运的救援。

  航空救护未来有望“常态化”

  直升机较少受交通状况的影响,在急救和运送病患方面能够比救护车快3到5倍,而且可以降低事故死亡率40%左右。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外国,航空救护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急救手段。东京、悉尼、纽约等大都市都是空中、地面急救相互配合,而在国内,受制于费用和空中管制等原因,“空中急救”还远没有普及起来。

  不过,航空救护终将是大势所趋。国内医疗界人士指出,航空救护要想真正普及,一定要有相应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将航空救护的巨额费用转移到保险公司上,这样,普通百姓也就不必直接花这样一笔大大的交通费了,只需投保就可以了。

  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了直升机救援费用补偿保险,共6大类34种险情。个人通过购买商业保险,缴纳较少的费用就可以使用直升机医疗这种高效医疗服务,一直被视为奢侈品的直升机救援普及化应用时代可能将来临。

  此外,老百姓还可通过公益基金申请补助。去年8月,中国空中急救医院联盟成立,全国500多家公立医院作为共同发起人申请成立“飞行医疗慈善基金会”,就在联盟成立的当天,丁大伯通过“空中120”成功获救,用最戏剧化的方式诠释了何谓“公益基金”。

  除了费用问题,申请手续繁琐及城市环境限制也是航空救护推广的掣肘因素。据了解,申请一次航空急救需要多方协调,像空中管理方面的申请,就涉及与空军的协调,还有航道线路的确定等等。一个完整而成熟的航空急救体系犹待构建。不过,业内人士还是乐观地表示:“‘空中120’常态化或许已经不远了,危重病人打‘飞的’去医院接受救治在市民眼中将不再是新闻。”

  本报记者 付奇 孙庆

标签:

责任编辑: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