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苏州”“新苏州”和谐共处玲珑湾
中国江苏网2月4日讯 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社工委玲珑湾社区是“移民社区”,实际入住的3300多户共约1万人中,包括来自美、德、法等22个国家的1800多位“洋苏州”,以及占总人数七成左右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苏州”。新环境下,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诉求层出不穷,基层党建工作该如何发挥引领作用、做好居民服务,成为摆在社区党组织面前的难题。在玲珑湾,社区党总支创新管理体制、服务模式以及矛盾解决机制,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南腔北调在这里汇集成和谐的交响乐。
本土化管理,
流动党员有了“家”
76岁的老党员汪前进是安徽人,10年前随子女迁至苏州园区。在苏州园区,像这样的“老漂族”党员还有不少。去年7月,东沙湖社工委在省内率先试点新模式的流动老党员服务管理工作,并在玲珑湾社区成立首个乐龄(异地)党支部。汪前进成为其中一员。他说,“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异地党支部让我找到了归属感。”
“社区党总支现有直管党员71人、流动党员174人,调动流动党员积极性很关键。”玲珑湾社区党总支书记朱玲玲告诉记者,这两年,不少外地党员开始学习苏州话,热情百倍地参与到社区党建工作中。党员马松柏为了参加党组织换届选举,推掉了女儿提前安排好的游轮旅游;党员沈同娟尽管只是租客,仍不忘时时为社区建言献策;还有些党员随子女搬到苏州其他地方,但没有转走党组织关系,每次开会依然风雨无阻来报到。社区“三会一课”到会率保持在90%以上,前段时间的一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座谈会上,党员们从早上9点一直交流到下午1点,很多人的笔记本记得满满当当。
国际化服务,
老外也成铁杆粉丝
去年12月23日,玲珑湾迎新年联欢会热闹上演,社区居民自编自演30多个节目,3个多小时的晚会人气满满。这场联欢会由玲珑湾社区的魅玲珑理事会组织,理事长吴亚平也是社区党总支的委员。据她介绍,目前玲珑湾41个社区社团中党员人数占比16%,党员带头人占比50.2%。这些草根社团在党员的带动下,已成为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开展自治的重要力量。
玲珑湾居民中党员文化层次较高,有很多是老教师、老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都非常高。针对小区外籍人士较多的特点,部分社团推出对外汉语培训、“说法堂”等实用课程,帮助他们尽快融入中国环境。不少老外也纷纷加入志愿者行列“反哺”社区,还有外籍人士发起“啄木鸟”志愿队,为社区建设“挑刺”加油。
国际化的园区,洋面孔随处可见,与此同时,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
在玲珑湾,子女在海外工作的空巢老人也成为社区重点关注对象。今年101岁的王天英和已是耄耋之年的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唯一的外孙远在加拿大。去年5月,社区党员张春华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提议帮老人过一个百岁生日。党员号召一呼百应,社工、居民、辖区商户、表演社团等纷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响应。生日当天,社区请了100位老人到场为王天英祝寿,有热心居民送上了亲手绣的《百寿图》,精彩的表演轮番上阵,结结实实热闹了一天。远在大洋彼岸的外孙看到视频,激动地连声道谢。
多元化治理,
尊重居民个性诉求
去年9月,社区业主潘先生向物业提出申请,希望能调整电梯程序,让电梯在他家所在楼层停靠时,改变原先的开门方向,使得“风水更好”。尽管技术上可行,但仍有少数业主强烈反对。私下协商未果,此事摆上社区“议事平台”,由社区党总支牵头,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等悉数到场,反复权衡之后,众人一致决定维持原状。
“社区事务千头万绪,摩擦本就在所难免。”朱玲玲介绍,为了在尽可能尊重居民个性化需求同时避免矛盾,玲珑湾社区党组织牵头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各类社团负责人等,搭建社区治理委员会平台,通过民主协商解决社区治理的重点难点。通过这一平台,辖区解决了包括社团抢场地、违章搭建等一大批“老大难”问题。
在“兼听”的同时,玲珑湾社区也从制度层面明确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避免社区各责任主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社区党组织包括政治引领、统筹协调等9项基本职能、32项具体事务,为社区工作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同时,玲珑湾社区还积极深化区域共建,探索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与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负责人“交叉任职制度”,从机制上强化党组织对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等各类组织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本报记者 孟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