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社会民生 > 正文

0

菜场真热闹,吆喝声中乐“忙年”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01-27 06:59:00

  中国江苏网1月27日讯 年关近了,古城如皋,每天清晨从城北菜市场的第一声叫卖声中醒来。

  “正宗的如皋本地黑塔子菜,刚从地里挖过来的,绝对新鲜啊!”腊月廿九清晨6时不到,记者刚走进城北菜市场,就听得一声叫卖声迎面飘来,那声音脆脆的,甜甜的,洋溢着新年临近的喜气。循声看去,一个身穿大红棉袄的女子的摊位已经在整个市场率先开市。

  “小萍啊,一年忙到头,今天都年廿九了,还不歇手回去忙忙年夜饭啊?!”一位大娘一边挑菜一边乐呵呵地搭话。

  “我要不卖,你们千家万户的年夜饭哪能吃到这么新鲜的菜啊。”被唤做小萍的,大名陈小萍,在这里卖了近20年的菜,附近居民大多成了熟人。

  陈小萍笑嘻嘻地告诉记者,她的每一天,其实都是从凌晨2:00开始的。“从腊月二十往后,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起早拿不到鲜货。”为了拿到最新鲜的蔬菜,陈小萍每天都要起早赶到批发市场。哪一户的茄子最嫩,哪一家的黄瓜没有农药……对于卖了20年菜的陈小萍来说,早就心里有数。为了让蔬菜有个好卖相,回来后,陈小萍总是要一一精心修剪,就这样一直忙到天亮,一直忙到第一个客人过来买菜。每每这时,她就会高声喊出第一声叫卖,那声音如同小曲,清脆绵长,煞是好听,久而久之,整个市场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每天都在陈小萍的第一声叫卖声中开市。

  对于来买菜的客人,无论男女老少,陈小萍总是笑脸相迎。用她自己的话来讲,开门做生意,不管做得成做不成都不能伤了和气。对一些老顾客,她总是忘不了送点葱啊蒜啊之类的。“快过年了,好多顾客的孩子都回来团圆了,天天都在我这买菜,多点少点,管他呢。”

  附近居民已习惯把陈小萍当做邻家小妹甚至如同家里人。“我是看着她在卖菜中长大的,从小姑娘到大姑娘,再到大媳妇。”附近居民胡凤英大娘开心地告诉记者,这么多年,她家的菜都是在陈小萍这儿买的。

  由于每天凌晨进菜,陈小萍一般都是下午休息。但还没睡到两小时,她就赶紧起来了。

  起来干嘛呢?跳舞。

  陈小萍悄悄告诉记者,自打她2008年开始接触舞蹈,她就深深迷上了它。她不仅自掏腰包买碟片下视频拼命学习,还带上设备到广场上教学。不知不觉算下来,已经学了200多套舞蹈了。这么多年,陈小萍每天就像准点去卖菜一样,按时去文化广场跳舞。她说,“做我们这行是挺辛苦的,但再苦再累也要学会放松自己,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能把一天的菜卖完,心就踏实了;能晚上和大家一起在广场上练练舞,所有的烦恼也就抛开了……”

  像卖菜卖出滋味来,陈小萍跳舞也跳成了领舞者。她带着广场舞队伍到各乡镇参加广场舞比赛,还参加“学雷锋——江滨医院圣诞节公益演出”。“人活一辈子,总要做几件让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吧?对我来讲,卖菜、跳舞应该都算是吧。”说这话时,浅浅的笑意从陈小萍嘴角止不住荡漾开来。

  古城满街的年味浓得化不开。告别陈小萍,记者突生感慨,在这座古城里,每天都能遇见许多像陈小萍这样朴实热情的“卖菜人”,听到关于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平淡却五彩斑斓的故事。而正是他们的故事,让又一个春节过得更有滋味。 本报记者 陈 明

标签:

责任编辑: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