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故宫600年不积水?现代排水科技反惹祸?热传图文遭打脸
2023-08-07 08:45:00  来源:上游新闻  
1
听新闻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近日,北京遭遇强降雨,有网友称“600年不积水的故宫发生积水”,引发广泛关注。据北京新闻广播报道,7月31日,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对“故宫600年不积水”作出回应:历史文献中故宫有过院落积水、墙垣倒塌的记载;故宫慈宁宫此次积水与排水管道被杂物堵塞有关。随后,话题#故宫辟谣600年不积水#迅速上了热搜,引发广泛热议。

故宫辟谣“600年不积水”“现代科技惹祸”

近日,一张“故宫六百年来从未积水,经过现在更加科学的排水措施,终于积水了!”的图片在网络上热传。同时,短视频平台上也出现不少故宫积水的视频,其中一段视频配有男子声音及文字:“慈宁宫这里,看水有多深。这要带着泳衣,可以游泳了?”

此类图片及短视频在网上热传后,部分网友纷纷留言评论,对故宫现存排水系统功能提出质疑:故宫不是600年没有积过水吗?“600年都没被水淹过的故宫,经过现代专家一番改造后,如今下大雨也被淹了。”“经过改良后都积水了,现代建筑技术不比(比不上)古代的了,原来的故宫是不积水的。”

公开报道显示,网络视频显示的慈宁宫近日积水一事,得到故宫官方证实。故宫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慈宁宫积水,并不是现代科技清淤不行,而是工作人员在暗沟里发现了不少只有现代社会才有的东西:塑料瓶、塑料袋,还有毛巾,甚至衣物,是这些东西堵住了暗沟排水。疏通后,目前已经排水顺畅。

网上搜索关键词“故宫600年不积水”,跳出数量众多的相关文章。诸如《故宫为何600多年从未积水,它的排水系统究竟有多厉害》《揭秘故宫600年不积水的神奇秘密 》等文章标题,很是吸人眼球。从此类网文发布的时间看,横跨数年,可见“故宫600年不积水”说法已存在多年。

针对网上所说“故宫建成600年没有过积水”说法,7月31日,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也作出回应:历史文献中经常发现,故宫整个区域出现过屋面漏雨、墙垣倒塌,还有院落积水的记载。比如光绪十一年阴历四月,从东华门到西华门这一带积水“数尺不等”。但积水后都会尽快找到堵点,把它清理了,故宫就能快速恢复它的排水功能。

史料记载故宫常出现积水垮墙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虽然北京城和古建筑群都设计有防洪排涝系统,但在历史档案中,紫禁城也常出现大雨导致院落积水、冲垮城垣、房屋渗漏需要维修的记载。如(清宫内务府)奏销档中曾记载,光绪十一年(1885年)四月十六日因河道淤塞,导致(故宫内)咸安宫、文渊阁等区域内“积水数尺高”。这与7月31日故宫工作人员“光绪十一年阴历四月,从东华门到西华门这一带积水‘数尺不等’”的说法,能相互印证。

此外,明清史料中,也曾多次出现故宫(紫禁城)遭遇洪水暴雨侵袭的记载。

《明史·志第四》记载: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京城连下多日暴雨,致使全北京发大水,长安街水深五尺。明代史学家朱国桢在其著作《涌幢小品》中,记载了这场大雨带来的灾害:京城很多高地,洪水涌入也有二三尺深,各个衙门内一片汪洋(“各衙门内皆成巨浸”)。因连日泡在深水里,北京城墙垮塌了600多米,就连“大内紫金城”(故宫)也未能幸免,皇宫城墙垮掉了120余米(“甚至大内紫金城亦坍坏四十余丈”)。

明朝嘉靖年间,史学家郎瑛在其著作《七修类稿》中提到,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北京城因连日大雨发生洪灾,城内“房屋多倒”,大水还“直入皇城”。

清朝嘉庆六年(1801)六月,北京连降大雨。嘉庆皇帝在一道谕旨中提到,“自六月朔日(阴历初一)大雨五昼夜,宫门水深数尺,屋宇倾圮(倒塌)者不可以数计”。有学者考证,这里的“宫门”,极大可能就是指紫禁城的宫门。

故宫不易洪涝成灾的秘诀

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故宫的雨水排水,仍然延用紫禁城古雨水系统,自然排放至金水河内。网友所说“600年故宫不会积水”,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故宫即使有了积水,也能迅速排干。要达到这种效果,一方面依靠的是良好的古雨水系统;另一方面,持续了数百年的后期清理维护(清淤)工作也不可或缺。

据介绍,明、清两代均有规定,每年按时淘修宫内沟渠,比如清代大多是在每年3月开展此项工作。历代不断疏通保养,才能够保持600年的畅通。现在,故宫每年春夏秋,均要进行三次清淤,清淤次数并不少。

故宫博物院行政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紫禁城排水系统在设计建造及修缮维护时,考虑的主要是屋面夹垄灰、枯枝落叶等常规淤泥等,这些污物通过雨水冲刷、日常清掏等就能基本保持畅通。但近年来,排水系统中发现大量塑料袋、矿泉水瓶、纸张等杂物,这些现代工业产物无法像泥灰一样被雨水冲刷,非常容易堵塞在排水暗沟中,往往导致部分排水设施工作不畅。所以,前往故宫参观的游客管住手、勿乱扔杂物很有必要。

标签:故宫;;600年不积水;积水
责编:吕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