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1日南通讯 6月30日,在南通市崇川区幸福街道花桥社区,一场充满活力且意义深远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正在展开。来自正德职业技术学院的11名青年学生,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的重任,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为社区的孩子们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具一格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伟大精神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活动伊始,学生宣讲员借助图文并茂的PPT,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宣讲员用孩子们易于理解的语言,深情讲述了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和无数无名英雄,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壮举。屏幕上珍贵的历史图片、感人的故事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刻内涵——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忘我奉献、在困境中的坚韧不拔、在协作中的集体智慧。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倾听,眼神中流露出对先辈的敬仰和对那段辉煌历史的好奇。


为了加深理解,活动特别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围绕宣讲内容设计的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思考。对于回答正确的孩子,志愿者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小礼物。问答不仅是知识的检验,更是“两弹一星”精神中“自力更生”“勇于登攀”等品质的一次生动诠释。


活动的高潮是特邀嘉宾,曾任西昌航天发射中心某部政委储友军上校带来的面对面交流。他结合自身经历,用朴实而充满力量的语言,讲述了“两弹一星”精神在当代航天事业中的延续。这份来自一线的真实讲述,让抽象的精神变得立体可感,在孩子们心中激荡起强烈的共鸣。
活动的尾声,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分发了精美的飞机模型和画纸。在动手拼装模型的过程中,孩子们体会着“大力协同”的乐趣与合作精神。而画纸则成了孩子们表达对“两弹一星”精神理解和未来憧憬的载体。他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出心中想象的火箭、卫星,有的孩子画下了科学家在戈壁滩工作的场景,有的则描绘了未来自己为祖国研制更先进装备的画面。当孩子们举起自己的作品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此次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学子深入南通幸福街道社区的实践活动,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通过宣讲、互动、对话和创作,孩子们不仅了解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更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奋斗、奉献、创新的种子。(李泽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