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今年是“八五”普法的收官之年,南通市海门区积极探索创新,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聚焦“关键点”,实现精准普法。海门区设立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收集青少年学法用法体验、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等信息,精准把握不同群体的法治需求。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强化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履职的能力;关注青少年这一“重中之重”,举办趣味活动让法律知识入脑入心;面向村民群众这一“广泛多数”,通过法治文艺下乡、早市夜摊等活动,让法律走进千家万户。

延伸“辐射线”,拓宽普法路径。一方面,海门区整合平台力量,融合“宅上党小组”“网格驿站”等活动平台,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常态化法治宣传。另一方面,汇聚专业力量,深化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加强基层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将法治宣传与执法工作相结合。同时,培育社会力量,推进“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与“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让他们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拓展“覆盖面”,打造普法阵地。海门区按照“全区有统筹、各镇有亮点”的思路,深化基层法治文化阵地“村村有、村村优”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各区镇法治文化阵地的新建和提档升级。创新阵地形式,加强法治与地域文化融合,挖掘本土资源。如依托青龙港景区、张謇文化建立张謇法治文化园;余东镇打造融合民族特色的宪法主题公园;包场镇探索“党建 + 法治”新模式。此外,改变传统普法模式,依托阵地开展多样普法宣传活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海门区通过聚焦关键点、延伸辐射线、拓展覆盖面,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提升了公民法治素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王锋 崔凌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