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人间为主,这一排是一键呼叫器、吸氧管和吸痰器,基本和大医院一样。”19日,走进南通开发区新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病区,中心主任顾金标向记者逐一介绍。
半个月前,该中心住院病区在南通开发区率先投入使用。此前,崇川唐闸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从9月起接纳病人入院治疗。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向“社区医院”发展,助力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
看病就医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头等大事”。住院服务,居民会选择“社区医院”吗?
软硬实力双提升 当好健康守门人
“病房床位30张,有独立卫生间、空调、储物柜等,病床旁边预留着足以放置轮椅的空间;在检验科,生化仪、电解质仪等检验设备都齐全。”根据南通开发区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优化设施设备是重要部署,目前新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T等设备已在挂网招标采购中。
“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我们对自身的住院服务有清晰的定位。”顾金标介绍,开通住院病房,首先发挥好“守门人”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肩负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功能,为此,要完善硬件设施,CT覆盖就是远程医疗服务的必要措施。
“硬件之外,软实力也要同步提升,借力合力是个好选择。”该中心与瑞慈医院、市三院开展深入合作,专家定期会诊并查房,如有疑难杂症则向上转诊,术后康复期则可以再次转入中心的病房,“整个渠道是打通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打的一点就是便民。“现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较多,去大医院基本是‘排队一小时,看病五分钟’,居民在我们这里可以接受三到五天的住院康养治疗,相关药物根据患者需要采购,患者只要定期去大医院复查即可,这样既方便病人,也减轻大医院的治疗压力。”
充盈医务人才数 患者信任熟面孔
医疗卫生人才向上级医院、中心城市医院流动,这是当前各地基层医疗机构的普遍问题。
“以往是大医院来‘挖’我们,此次却是我们从市里医院引进一位高年资医生充实病房医生实力。”新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沈洪健认为,只要基层有能力承接患者住院,客观上就能实现患者回流基层的目标。其中,优质医疗卫生人才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新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工作者现有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9人。近期,该中心还邀请到市中医院名中医季雁浩定期坐诊。中心医生也正有计划地到合作医院接受培训,在康养治疗、术后康复等方面继续加强能力建设。
“新老力量都在充盈,现在住院刚起步,我在门诊和病房轮值,好多都是熟面孔。”新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病房主任医师唐玉红扎根基层多年。她对附近居民更加了解,沟通交流病情、治疗方案时很是细致。当天看诊的患者张勤兰表示,她和丈夫都是老年慢性病患者,丈夫因为慢性病还在大医院住过院。如果日后仍有需要,距家十五分钟路程的新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病区会是她的第一选择:“人头熟太重要了,小病、慢性病我们不想麻烦小辈跑去大医院,在这里,我自己就找得到医生弄清。”
分级诊疗落地中 强基层行必致远
“至今已有100多位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住院服务。”唐闸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倪颖介绍。
今年4月8日,该中心新址投入使用,共有6层,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原来的两倍大。同样,这里也开通了住院服务,有50张病床。
“平均每个月有20多人,而且辐射范围在三到五公里,唐闸镇、永兴甚至和平桥等街道都有患者来住院。”倪颖介绍,该中心的住院服务以老年人为主,特别是失能老人的照护,“不但便民,而且整体费用也比大医院要少不少,以公益为主。”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的起付线更低,报销比例更高,用药大多数是国家集采药品,百姓的就医费用相对低廉。
而在新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仅收治一位住院患者。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心开设时间不长、辖区居民对住院服务尚不了解;另一方面,中青年群体对其认可度也有待加强。
“强实力,广宣传,提升患者对基层住院服务的信心,还有一段路要走。”顾金标坦言。他认为,开通住院服务给了基层医疗更多机会,这与国家分级诊疗的大方向相契合,唯有不断强基层才走得稳。
“还有个好消息,中心改扩建工程已经提上日程,新的空间载体将带来设备设施、医疗条件、就医环境、功能布局等方面的极大改善,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持续系统的医疗卫生服务。”顾金标说。本报记者 司占伟 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