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海门街道:长效管护高标准农田 助推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
2023-09-22 13:1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9月22日南通讯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进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海门街道锚定“建设生产规模化、作业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经营市场化、管理数字化的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目标,已建设高标准农田3.2万亩。坚持“建好、用好、管好”高标准农田项目,创新建后管理机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有益探索。

自今年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双百日行动以来,海门街道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省市区各级《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双百日行动工作方案》要求,第一时间拟定《海门街道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双百日行动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召开专项会议,对2019-2022年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并要求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并落实长效管护。

正所谓“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海门街道及时下发管护资金,并于年初与各村、各管护主体签订了责任状和管护协议。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村委会第一管护责任人,带领村干部、群众代表组成专门理事会,加强田间日常巡查,营造浓厚的管护氛围。按照每个灌溉泵站一名管护人员的标准建立管护队伍,要求管护人员必须熟悉管护区域内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的布局和现状,经常对高标准农田进行巡查。平时每月对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巡查不少于四次,农忙时期每天巡查不少于一次。并及时填写巡查记录表、建立管护台账、记录管护情况,对具体管护内容进行了细化明确,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应有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一是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二是能提高经济效益,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三是能改善农村面貌,建立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生产模式。

下阶段,海门街道将进一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发展格局,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朝着实现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阔步迈进。

标签:农田;海门街道;农田建设
责编:郭玲玲 崔欣